台灣青年“登陸”跑展會:不跑沒機會

圖片默認標題

 

23歲的台灣新北青年麥又仁,一年當中有六個月在大陸跑展會,為父親麥傳亮的“台灣民窯”陶瓷作品找市場。用他的話來講,“有跑,就是一個機會,不跑?機會都沒了。”

 

麥又仁剛剛結束的一場“跑展會”,是2日剛剛在“媽祖故里”福建省莆田市落幕的第十二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博覽會(下稱“藝博會”)。儘管在連續多年參展的台灣鶯歌陶瓷文化觀光發展協會中,麥又仁屬於首次來訪莆田的“新丁”,但他卻有著一年轉戰大陸20多個城市的戰績。

 

“我一年間有四五個月在台灣創作生産,剩下的時間都以參展為主,一齣來半個月到一個月,有時兩個月。”麥又仁對記者説,跑展會是了解大陸市場的捷徑,他從中尋找到經銷商和代理商。“登陸”3年間,他已佈局大陸廈門、天津、長春等十來個城市設經銷點。

 

在會展上,麥又仁逗引客商們試試將茶壺蓋上的母蛙對準壺背上的公蛙,由於氣孔控制的原因,茶水果然才“聽話”地流了出來---儘管售價不菲,這些獨出機杼的柴窯作品人氣爆棚。

 

麥又仁説,父親麥傳亮是個“發明家”,才有了這些傳統柴窯的“新面孔”,使得傳統陶瓷文化免於消弭,也幸得父親2010年決意西進大陸,支撐起台灣民窯的發展規模,成為台灣文創産業中的翹楚。

 

“我不願意用‘小確幸’來迷惑自己不去進取,小確幸害了好多人,明明生活並沒有因此産生實質性改變。”麥又仁説,“爸爸銳意進取才有進步,他可以做到的,我為什麼不可以?”

 

“我跑大陸這三年,感受到大陸實力強到無法想像,也非常開放,只要你有創業想法的話,都找得到出路口。”麥又仁告訴記者,他正在密切關注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福建平潭對臺優惠政策,打算伺機而動。

 

來自台灣“祥鑫窯”的毛亮軒同樣是“替父出征”,他的微信朋友圈裏,一個個展會遍佈大陸的大江南北。

 

毛亮軒的父親毛昌輝用了30年時間,燒制出瓷器層巒疊嶂的肌理感,有如油畫般流光溢彩。“爸爸把台北故宮博物院當成自修室,還專門去法國盧浮宮看名畫,也不知道失敗多少次,才燒出這樣精妙的畫面效果。”

 

“最青睞父親心血的,都是大陸客商,傳統文化的根在大陸,大陸也才有這樣的消費力”。毛亮軒説,儘管兩位姐姐費心開創“Mao’s樂陶陶”文創品牌,以傳承家業,但實際上他家收成八成是來自大陸市場。

 

毛亮軒坦言,很多大陸文創園區邀請祥鑫窯入駐,但他新婚愛人和家人都在台灣,他一時還難以抉擇。

 

官方一組數據能説明臺商們的參展熱情來自何方:為期五天的藝博會,參觀人數達21.9萬人次,實現産品成交金額2.46億元(人民幣下同),簽訂合同金額6.91億元。線上工藝産品成交金額也達到5272萬元。

 

台灣名瓷“臺華窯”素有鶯歌“故宮”之稱,在業內有一定指標性。該公司行銷經理劉家齊認為,因為大陸市場向好,同時跑展會有場租補貼,降低在大陸搶灘的商業成本,産生跑展會一族。

 

劉家齊的煩惱在於,大陸電商平颱風生水起,文創商品獲利好,但因瓷器銷售的特殊性,即使是台灣名窯,也難分一杯羹。“我們邊走邊看,必須積極應對大陸市場變化,更新産品線做新設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