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一帶一路”規劃可為台灣提供發展良機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5-10 11:16:15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針對今年5月14日將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華廣網10日刊載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吳為的評論文章指出,大陸始終為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敞開大門,這對於一心希望融入國際經濟區域整合的台灣而言是良好的機遇,對外向型為主的台灣企業而言更是極好的發展平臺。
全文內容如下:
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3月28日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今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意味著“一帶一路”進程邁入嶄新篇章。在《願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出了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大陸始終為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敞開大門。“一帶一路”建設提出的深刻國際和歷史背景,是當前時代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經濟保守主義抬頭,國際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帶一路”建設秉持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堅持市場運作、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對區域範圍內的國家和地區敞開懷抱。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台灣地區作為大中華經濟圈重要的分子,同樣是“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合作共榮的對象,大陸從提出該倡議之初,就已經對台灣參與該建設創造了廣闊平臺。
台灣怠于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癥結在於頑固的意識形態因素和政治民粹主義作祟。國民黨在臺執政時,雖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一定保守態度,但仍提出了兩岸可協商討論的意見。民進黨上臺後,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現出明顯的排斥心理,實際上採取了擱置不理的做法,其根本原因在於害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會被大陸“牽著鼻子走”,擔心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程度提高,民眾交流情感上升,進而影響其“台獨”幻想。
然而,“一帶一路”建設向全世界敞開大門,其主旨在於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和地區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這對於一心希望融入國際經濟區域整合的台灣而言是良好的機遇,對外向型為主的台灣企業而言更是極好的發展平臺。如果臺當局出於保守、頑固的政治因素考慮,“自閉大門”,實際利益受損的仍是廣大台灣民眾。
台灣企業及民眾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一定只看民進黨當局的臉色。儘管臺當局對參與建設消極被動,但未必能阻撓台灣企業及民眾參與的熱情,很重要的是因為“一帶一路”建設本身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重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
實踐證明,政治政策不可能根本限制市場經濟發展的脈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大盤虹吸作用勢必會吸引台灣相關企業及民眾逐利其中,即使未必都是直接參與,也能通過與外資共同投資、股權共享、技術人才投入等其他間接形式從中獲益。而且,大陸方面也可以考慮“化整為零”、“個案發展”的方式,針對台灣企業及民眾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條件。從這一角度看,吸引更多台灣各界參與建設,關鍵取決於大陸將“一帶一路”建設的“蛋糕做大做好”。(作者係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