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師在祖籍地江蘇“重拾”文創夢想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5-18 10:58:04 | 來源: 新華社 |
網絡資料圖
憨態可掬的孫悟空手機殼、搞笑耍酷的豬八戒抱枕……走進江蘇淮陰工學院內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工作坊,很多人都會駐足在一款名為《西遊頑物》的文創産品前爭相拍照。每當此時,台灣教師朱景美都會拉著她的大陸同事王健,一同給大家介紹兩人的“合作成果”。
來大陸任教之前,酷愛文創的朱景美一直在台灣東華大學教授文創課程,曾經也在台灣辦過一些類似的文創工作坊。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學生越來越少,朱景美的文創理想在台灣遭遇“梗阻”。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朱景美看到江蘇淮陰工學院招聘台灣教師的信息,雖然當時她對學校和學校所在城市的情況了解不多,但是通過簡單的網上搜索後她還是投了簡歷,並於當年8月辭職到江蘇淮陰工學院教授設計理論。
“我祖籍在江蘇啟東,從小爺爺、爸爸都會給我講一些家鄉的故事,我知道江蘇當地有許多很有意思的文化習俗,因此我就想到祖先生活過的地方去找找文創靈感。”朱景美説。
到淮陰工學院任教沒多久,朱景美便同大陸老師王健共同創辦了一個以文創設計為主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工作坊。“我想做一些跨文化和跨領域的文創設計,王老師恰好對淮安當地的文化、風俗有專業研究,而且他文創産品開發經驗也很豐富。”朱景美説,兩人除了在工作坊內交流教學心得、申報文創研究課題,還經常帶著學生開發文創産品。
能找到朱景美這樣的“合夥人”,王健同樣感到幸運。“朱老師在美國留過學,接觸過很多前衛的文創理論,設計理念很獨特。”王健説,自從和朱景美一起開辦工作坊以來,他不僅學到了“頭腦風暴”式的教學方法,而且設計出的文創産品愈發吸引人,接到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最近,朱景美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文創夢想”——打造一個名為“總理的家”的文創品牌。“有一次,我和王老師聊天,他説他之前曾做過一款‘總理家鄉的茶’的茶葉品牌設計,於是我就想為什麼不能將更多的淮安物産與文化元素納入其中呢,這樣也能放大名人效應。”朱景美説。
類似于朱景美這樣來大陸“追夢”的台灣教師,江蘇淮陰工學院已簽約43人,學校還成立了“臺商學院”。而學校所在地淮安,目前已累計批准台資企業1200多家,總投資120多億美元,成為近年來長江以北台資集聚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兩地人員交流更是逐年增加。(記者 陸華東)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