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降一物 吳敦義不單是“靠氣質”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5-24 09:41:03 | 來源: 海外網 |
國民黨新當選主席吳敦義
5月20日,國民黨主席改選,吳敦義首輪票數過半贏得選舉,當選國民黨主席。在吳敦義的領導之下,國民黨的路在何方?當前執政的蔡英文民調狂跌,擁有“梟雄氣質”的吳敦義能否趁機帶領國民黨東山再起呢?海外網(m.haiwainet.cn)特邀海峽青年評論聯合發起人李東海做出解讀分析。
2014年、2016年兩場選舉,國民黨內諸侯多有折戟,胡志強、吳志揚連任不成,郝龍斌參選基隆“立委”失敗,王金平喪失“立法院”龍頭寶座,馬英九、朱立倫先後因選舉大敗辭去黨主席,唯獨吳敦義表現亮眼。
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氛圍下,吳敦義成功保住家鄉南投縣,並成為廣大中南部地區國民黨唯一執政縣市。而後的“立委”選舉,面對民進黨資深民代挑戰,也成功守住南投兩個席次,吳敦義成為國民黨唯一未受損害的天王級人物。於是,許多基層民眾寄望于吳敦義帶領國民黨,迎戰整合完備的民進黨。
吳敦義為何放棄2016,參選2017?
2016年國民黨大敗,黨主席朱立倫辭職,接替的黨主席補足朱立倫剩下一年多的任期,並將在2017年迎來換屆選舉。當時,洪秀柱展現出當仁不讓的氣勢,副主席郝龍斌也想參選,但知道吳敦義要選後,禮讓吳不選。登記截止的最後時刻,吳敦義突然變卦不選,既埋下了吳郝不合的種子,也讓“本土派”措手不及。“本土派”力促代理黨主席黃敏惠報名,黨主席選舉演變為“兩個女人之爭”,而後洪秀柱以過半票數當選。
當時吳敦義評估之後認為,準備仍然不足,而且全黨上下瀰漫“道歉行情”,對洪秀柱極為有利。2015年,朱立倫“換柱”引發基層反彈,洪在此後為黨籍候選人輔選更是感動深藍,把“2016還給洪秀柱”就成為大勢所趨。這種情況下,精於謀略的吳敦義自然不會冒險,但凡他出面征戰就説明已經準備好了。
2017年黨主席換屆,任期四年,享有2018、2020兩場選舉的提名權。吳敦義已經準備充足,同地方派系互相取暖,又獲得頭面人物的支持,尤其同各級民代,黨的中常委、中央委員等達成合作,又在洪秀柱鐵票區拔樁不斷,故而高票當選。這令外界感到意外,但在熟悉吳陣營的人眼裏,屬於極為正常不過的事。
吳敦義的優勢和選後的任務
吳敦義的首要任務是維持黨內團結,在勝選後的第一時間就拜會對手或者敲定拜會日期。與之同時,挺吳的黨團成員、中常委有人放話,要洪秀柱提早辭職,不必等到8月20日。吳敦義在否決洪秀柱回黨中央服務可能性的同時,明確表示不會主動要求洪秀柱辭職。面對外界詢問2018選戰安排,吳敦義也不給出明確答案,暗示尚未就職黨主席,不方便做出回答。
吳敦義行政、黨務資歷完整,當過南投縣長、高雄市長和“行政院長”,執行力頗強又不容易被民代“欺負”,故而洪秀柱時代“黨中央—黨團”、“黨中央—地方黨部和派系”的矛盾很難在吳敦義身上重演。又曾任“立委”和記者,懂得如何同行政系統、立法系統與民眾溝通,對於改善國民黨支持度孱弱,加強對民進黨監督有其作用。同時,吳敦義曾主持國民黨黨中央工作、擔任秘書長職務,對於操盤選舉、黨中央事務也是非常熟稔,故而2018年縣市長選舉藍營高層普遍期待。
除了做好團結工作、選舉準備,提出區隔民進黨的論述,以及泛藍陣營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都在60歲以上,黨內人才青黃不接,在完成世代交替的同時發掘更多的年輕人從事黨務工作也迫在眉睫。最為嚴重的是,國民黨又將面臨發不出工資的危機,募款以解決國民黨需要,整頓黨工團隊以維持選舉戰鬥力,也是吳敦義難題。
怎樣制衡民進黨、贏回選民的信心?
就職週年前夕,蔡英文的各種滿意度民調出爐,滿意度都在3成左右,但不滿意度普遍超過5成,最高達到58.7%。另一份民調顯示,吳敦義在政治人物聲望調查中,僅以18%名列最後。吳敦義社會形象不佳,給人不誠實的感覺,“白海豚”成為綽號,儘管吳陣營在選舉時甚至將粉絲專頁改稱“海豚將軍”,但社會負面看法並未改變。
面對蔡英文民調直直落,陳水扁怒嗆蔡英文“污名化軍公教”,又説不會向台中監獄報備,有本事把他抓回去,梟雄性格盡顯而蔡英文拿他沒辦法。國民黨在面對民進黨時,就需要這樣的強力制衡。正如從洪秀柱陣營倒戈吳敦義的前“立委”沈智慧所言,吳敦義雖然形象不佳但有梟雄特質,現在的國民黨正需要精明幹練的人,才能對付民進黨這些“地痞流氓”。
吳敦義善用媒體攻防,與民代對答如流,但是常因否認曾講過的話而被質疑。同時,若指導黨團攻防,也有可能一改國民黨“立委”萎靡不振的局面,至少可以解決黨中央黨團不一致,搶下最重要的制衡執政黨的演武場。吳敦義8月20日才上任,好處是便於他四處走訪民情、佈局2018,壞處是不宜以黨主席當選人開展活動,與洪秀柱協調交接、醞釀黨務主管佈局更為重要。這三個月的黨工薪資、黨務活動、黨團動員也仰賴於兩位黨主席的協調,一旦不和,國民黨可能還要停擺三月。
(李東海,海峽青年評論聯合發起人,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