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劃”管不了台灣雨災 臺當局還在嘴硬

      最近,由於一場6月出乎意料的超大降雨,造成台灣不少地區出現路坍、橋斷,面對各地不斷傳出的暴雨災情,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日前到新北、基隆勘災時特別表示,對水環境問題,原先投資巨大的“前瞻計劃”要重新檢討;目前進行中的河流整治方案,也要檢討是否禁得起未來強降雨的考驗。

 

  林全事後澄清該報導有誤,並不是説前瞻要重新檢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也接續表示:前瞻計劃的治水經費非常龐大,所以前瞻會把現在已經進行中的計劃加速,或後續經費沒辦法支應,希望前瞻計劃需要的經費可以完整到位,讓它完整。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日發表社評説,為何民進黨當局一聽到“前瞻計劃”要檢討的聲音,就要急忙澄清呢?若是“前瞻計劃”內容確有不妥之處,利用此次“雨炸台灣”的機會予以修正調整,既可不失事前規劃不週的面子,也可達到真正“前瞻建設”台灣的目的,何樂不為!只是民進黨當局不做此圖,依然要照既定規劃走,動機耐人尋味。

 

  實際上早在台灣“立法院”經委會日前舉辦“水環境建設”公聽會時,就有與會學者專家擔心,這些水利建設是否“夠前瞻”,或只是發包更多工程,圖利承包商,畢竟水環境建設不光是硬體建設。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更表示,應設法“留住”更多的水,例如建地下水庫;否則台灣降雨是全球均值2.6倍,卻連不缺水、不淹水都做不到,代表把錢拿去分贓。

 

  外界認為較具前瞻價值的水環境計劃在“雨炸”台灣之後,都曝露出如此多的問題,需要重新檢討,連台灣民進黨當局的資政都反對的軌道建設,不就代表更需要檢討了嗎?只要看到平時在路上跑的高雄輕軌電車空蕩蕩,沒什麼人搭,就可預見在全臺各地蓋輕軌、捷運的結果會如何了!難道不該重新檢討嗎?若執意不檢討,不就更坐實是在為選舉綁樁嗎?

 

  沒有人會反對臺當局“前瞻”建設,若是能夠帶動經濟發展,舉債建設亦有其必要性。只是民進黨當局所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實在看不出“前瞻”在那裏。何不利用此次雨災機會重新檢討與調整。若執意實行,民眾事後反彈的力道,恐怕會超越民進黨當局的想像。

 

  台灣《金門日報》6日社論也指出,一場暴雨,打亂台灣與金門5條航線的航班,數千人行程受到影響,旅客坐困機場唉聲嘆氣,這些狀況恐怕都是許多人都始料未及的。

 

  再如稍早端午連假期間,蘇花公路因大雨坍方中斷,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回復,“這是天災,人不能跟天打仗,會儘量把損害降到最低。”當“異常”漸趨“常態”的時候,我們更該考慮的反而是“前瞻性”的問題;人民可以容忍天災,甚至人禍,卻忍受不了臺當局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或無能。

 

  台灣下起超大豪雨,各地災情不斷,臺當局之前提出的“水環境前瞻基礎建設”能否有效預防災情,備受挑戰與質疑。早在陳水扁、馬英九執政時期,台灣就有“8年880億治水計劃”(後來追加到1160億)、540億莫拉克風災治理,以及660億流域綜合治理;過去臺當局已經花了2360億在治水,如今又要花新的上千億預算治水,是否應該告訴我們,之前的治水成效又在哪?如今金門不論是機場的規模或設施,抑或碼頭的規制及聯外道路等等,臺當局不是不與聞問,便是讓縣府自己去設法,這樣的做法又何為“前瞻性”的解決策略?

 

  眾所週知,擴大公共建設有振興經濟、復蘇景氣、創造就業等等的效果;但,公共建設的源起及目的還在於“知民隱、紓民困、救民苦”。如果連大梅雨、強陣風的考驗都過不了關,又如何讓民眾相信其“前瞻”的可行性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