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爺爺講故事之二十三講:臺胞林惠祥教授的故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06 15:52:47 | 來源: 中新社 |
林惠祥的《廈門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的編號為“第壹號”。(圖一)(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作者汪毅夫)林惠祥(1901-1958)教授是著名的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和民族學家,是愛國愛鄉的臺籍學者。主要著作有《台灣蕃族之原始文化》(1930)、《世界人種志》(1934)、《民俗學》(1934)、《文化人類學》(1934)、《神話論》(1934)、《中國民族史》(1936)。
2015年5月,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林惠祥文集》三卷,全書252萬6千字。
據廈門大學歷屆畢業生名冊,林惠祥于192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歷史社會學系。當年該係畢業生僅有林惠祥一人。林惠祥當年的畢業照堪稱“廈門大學歷史社會學系1926屆畢業生合影”也。
林惠祥的《廈門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的編號為“第壹號”。(圖一)
林惠祥曾任大學院特約著作員、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組研究員、廈門大學教授(圖二、圖三)。
1954年11月,林惠祥作《“台灣者中國之土地”》,引《鄭成功致侵略台灣荷蘭守將書》裏的話作為題目。其結論謂:“以上四方面,無論從歷史上的關係、民族上的關係、開發台灣的功勞,以及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説來,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由政治上説來應屬中國,從學術上説來也應屬中國。人是中國人,地是中國地。”義正詞嚴,擲地有聲!
附帶言之,我在2006年曾作《林惠祥教授的兩篇佚文》(收拙著《閩臺地方史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報告我所發現的林惠祥的《韓信論》(1919)和《諺語結論》(1936)。這兩篇佚文未見收入《林惠祥文集》。
林惠祥教授逝世于1958年2月13日。
謹以本文紀念林惠祥教授。
2017年元月28日記于北京(作者汪毅夫係臺盟中央副主席、全國臺聯會長)
(圖二,林惠祥任大學院特約著作員的聘任書)(中評社圖片)
(圖三,林惠祥任南洋研究所副所長時的聘任書)(中評社圖片)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致賀信2025-07-10
- 國臺辦:無論民進黨當局搞多少“演練”,都改變不了“台獨”必然失敗的下場2025-07-10
- 月球樣品又有新發現!嫦娥六號揭示月背演化密碼2025-07-10
-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塞爾維亞舉行2025-07-10
- 2025年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技能邀請賽在滬舉行2025-07-10
- “跨越那一灣海峽,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2025兩岸青年峰會在京舉辦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