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金融業世界第一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13 10:43:23 | 來源: 經濟日報 |
“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穩居世界第一。”7月11日,在“2017中國互聯網金融安全高峰論壇”上,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互聯網金融專業技術委員會(簡稱“互金專委會”)主任周宏仁這樣説。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的監測數據,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一共有1.9萬多家。從業態上看,現有互聯網金融業態一共有21類,包括網絡借貸、互聯網資産管理、網絡眾籌等。其中,網絡借貸平臺累計有6000多家,互聯網資産管理將近3500家,網絡眾籌有800家。從活躍度上看,最近3個月的活躍用戶有5.3億人,最近一週的活躍用戶有3.6億人。網絡借貸、網絡眾籌、互聯網支付的累計交易額達到70萬億元。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分析技術平臺的監測數據,我國累計違規平臺已超3200家,目前仍有違規平臺1800余家在活動,其中沒有備案的83家,金融數據在境外的816家,實行誘導性宣傳的668家,收益率過高的66家,違規開展業務的190家。此外,監測還發現涉及傳銷的虛擬貨幣有400多種,其中60%以上的傳銷幣網站伺服器部署在境外,傳銷幣日活躍用戶達到10萬人次。
以上數據表明,對違規平臺仍需引起高度重視。如一家名叫“IGOFX”的公司,打著“躺著賺美金”的口號,以每星期派息的方式,在半年時間內就瘋狂發展了40多萬人的下線,騙取金額高達人民幣300多億元。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欺詐造成的損失達到了GDP的0.63%,僅次於美國的0.64%。在當下大熱的消費金融領域,超過50%的壞賬來源於欺詐。
“由於互聯網金融的輕資産、跨區域、高隱蔽性特徵,大量犯罪分子混雜其中,逃避監管,很多情況下讓人防不勝防。”周宏仁表示。針對上述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周宏仁表示,在加快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同時,必須要著手解決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的比較緊迫的監管技術問題。
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已經成功開發了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該平臺以互聯網金融信息提取和事件預警作為切入點,以互聯網金融異常分析和發現為目標,初步實現了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事前摸底、事中監測、事後跟蹤、風險應對、綜合分析的閉環體系,為實現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礎。(記者錢箐旎)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
- 《哪吒2》延長上映至3月30日 網友:期待吒兒再創紀錄2025-02-20
- 2025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2025-02-20
- 謀“獨”賣臺無底線!賴清德當局為討好特朗普擬再交百億美元“保護費”2025-02-20
- 賞花去!開啟一場與“春日經濟”的“雙向奔赴”2025-02-20
- 更大力度!中國穩外資20條發佈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