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港商

今年56歲的陳立基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6年前,他將投資觸角伸到了數千公里外的中亞國家塔吉克斯坦,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者。

 

2011年,香港上市公司凱順能源集團主席、東英金融集團創辦合夥人陳立基到塔吉克斯坦投資的時候,還沒有“一帶一路”這個概念。但他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塊待開發的土地,商機無限。

 

如今,凱順能源在當地的煤産量已佔到塔吉克斯坦全國的50%以上。公司現正與塔吉克斯坦第二大銀行外貿銀行洽商收購杜尚別股票交易所,希望將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帶到塔吉克斯坦。

 

凱順能源集團在中亞地區篳路藍縷,現已成為香港極少數熟知中亞的企業。集團立足香港,以“一帶一路”為發展重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均擁有龐大業務及豐富經驗,業務覆蓋中國內地、香港、中亞、西亞和東南亞等地。

 

2013年9月,中國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激勵了一批已在此投資佈局的探路者。在香港金融界有著30多年經驗的陳立基,看到了更大更久的市場機會。

 

於是,他利用了解海外市場規則及人脈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積極開展“一帶一路”相關新經濟業務,例如電子競技、公關、活動策劃和電子商務等等,期望自己既是“一帶一路”上的先行者,也是領路人。

 

作為香港為數不多的“絲路通”之一,陳立基於2014年成立了“香港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並擔任理事長,多次舉辦“絲路”沿線國家專題研討會。

 

他特別提到,“一帶”和“一路”在投資環境和投資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口多,商機大,但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投資者的競爭也比較激烈,港商不一定有優勢。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國家無論在法律還是會計等領域與香港不同,在諸如語言、文化習俗、思維方式和營商規則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陳立基説,港商到這裡投資,最好先能與內地國企聯動,一起“走出去”。當地亟需資金,金融業發展空間很大。

 

同時,中亞地區除豐富的礦産資源外,還是前蘇聯的水果(包括乾果)、蔬菜、棉花種植基地,所以投資農業、食品加工業及其周邊産業,也有不小需求。

 

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被視為未來數十年香港難得的發展機遇。去年以來,包括中華廠商聯合會、中華總商會在內的香港多個主要工商組織外訪頻頻,目的地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香港首個組團到中亞考察的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對記者説,他明顯感覺到,當地對港商前往投資非常歡迎。當地不僅擁有相對低廉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而且還有免稅優惠,值得香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考慮投資。

 

在一些中亞國家,對中國人的歡迎也隨處可見。在富有濃郁塔吉克風情的著名餐廳布拉哈,駐店演出的開場舞曲竟然是中國民歌“茉莉花”,塔吉克斯坦小夥也會用漢語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杜尚別或阿拉木圖的綠巴扎(農貿市場),攤主們不時會用漢語“你好”來招徠生意。在阿拉木圖,今年還剛剛有了首批40多位漢語導遊。

 

塔吉克斯坦前副總理、農業投資銀行董事長阿利馬爾冬説,1997年香港回歸的交接儀式,他就在現場,他當時是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團成員的身份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香港回歸以來保持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也期待與香港開展合作。

 

他説,“一帶一路”是個了不起的倡議,它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們真誠地歡迎香港投資商前來投資興業。(新華社香港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