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民進黨總説“漂亮話” 就是做不出“漂亮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7-18 09:58:48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據臺媒報道,蔡英文日前在解除戒嚴30年週年時在社群媒體上表示要“終結藍綠惡鬥”,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既然做不到,少説點陳義過高的承諾,以避免民眾期望落空而心生不滿,也是減少民眾不滿的方式。偏偏民進黨不做此圖,依然喜歡到處説漂亮話,以為華麗的言詞就能夠讓民眾的需要得到滿足,願意與臺當局“共體時艱”。奉勸臺當局執政者收起華麗言詞的口,捲起袖子以雙手付諸實際行動,因為後者比前者有更大的聲量。
社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日前在解除“戒嚴”30年週年時在社群媒體上表示:“上一個30年,我們用無比的勇氣向所有人證明了,民主不是洪水猛獸;下一個30年,我們要用同樣的勇氣,打造一個未來不論誰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台灣民眾都不再需要擔心台灣主體性會消失的政治環境,‘這就是終結藍綠惡鬥的真諦’,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對台灣的責任”。要“終結藍綠惡鬥”的陳義不可謂不高,但有什麼實際行動嗎?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民進黨秘書長嚴詞批評國民黨文傳會發言人楊永明關於解除“戒嚴”的發言是“大放厥詞、顛倒是非”,認為“他們替當年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美化當時的執政黨國民黨,説解嚴是蔣經國奠定台灣民主最大的貢獻,這種顛倒歷史的説法,讓人非常痛心。”民進黨的首腦表示要“終結藍綠惡鬥”,民進黨的秘書長卻在提油救火,試問要如何終結呢?
由此可見,若沒有實際的行動配合,説再多也只不是多些空話而已,台灣還缺這些文青式的囈語嗎?“成為最會溝通的當局”、“謙卑、謙卑、再謙卑”、“在改革的過程中,沒有一個行業該被污名化”、“臺當局是臺軍最大的靠山”、“臺當局是警察的後盾”、“勞工是民進黨心中最軟的那塊”等等的説法,有哪樣落實了。若真的落實了,蔡英文所到之處,會有抗議群眾如影隨形嗎?
既然做不到,少説點陳義過高的承諾,以避免民眾期望落空而心生不滿,也是減少民眾不滿的方式。偏偏民進黨不做此圖,依然喜歡到處説漂亮話,以為華麗的言詞就能夠讓民眾的需要得到滿足,願意與臺當局“共體時艱”。殊不知當臺當局未將民眾的意見當一回事,民眾又豈認真對待臺當局的發言。尤其是在經歷眾多“口惠而實不至”狀況後,任何的講話都不再具有傳達政策理念的作用。造成此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的威權心態未改。否則不會在面對“可能借由‘轉型正義’復辟威權”的批評時,不會出説“若在30幾年前用批評民進黨這些話,一字不改批評國民黨,保證已經在警總被約談,小孩、媽媽、老婆走出門都有情治系統跟著,甚至已經被送到綠島坐牢”這樣的話。不針對批評是否有理進行反駁,而是以30年前的標準來恫嚇,不正坐實想要復辟威權嗎?
若不是威權心態作祟,又豈會在具有過半席次優勢的台灣“立法院”強推“一例一休”後表示臺當局“公親變事主”?又豈會在“一例一休”“法案”讀三遍也看不懂的情況下,不立即要求臺當局“行政院”推動“修法”,而只是表示要再研究討論?又豈會在臺當局違反信賴保護原則,大砍公教人員退休後金後,還理直氣壯地表示“沒有人會因為改革而活不下去”?
也正是因為受到此種威權心態的影響,所以民進黨當局始終認為推動改革所遭遇到的阻力,都是民眾不了解臺當局偉大計劃的緣故,因此要加強宣傳。民進黨當局心想只要民眾明白推動改革的用心,改革的陣痛終究會過去。殊不知在民主社會民智已開,民眾對於臺當局各項施政的良窳,心中都有一把尺,其結果就反映在民進黨當局執政滿意度民調屢創新低之中,偏偏臺當局還在無感!
“行動比説話大聲”是西方的諺語,“為政不在多言”則是出自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不論是東西方的智慧語錄,都在提醒執政者有實際的施政行動,遠遠比只會把華麗言詞挂在嘴邊,更能打動人心。奉勸執政者收起華麗言詞的口,捲起袖子以雙手付諸實際行動,因為後者比前者有更大的聲量。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