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四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7-24 09:06:38 | 來源: 新華網 |
【解説詞】
公平正義,是雕刻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價值坐標。它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積澱傳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國共産黨人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在一個現代文明國家裏,司法就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老百姓的心裏,法就是天。
如果這道防線失守,受傷的將不只是公正。
曾經,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錢與法的交易,權與法的尋租,使個別司法裁判異化為正義污點。
公平正義如同空氣與水。它不能缺席、不應遲到。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這些問題如果不抓緊解決,也會嚴重影響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嚴重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解説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蹄疾步穩。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司法改革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面對億萬雙期盼公正的眼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正行進在改革路上,也行進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
【推出片名:將改革進行到底 第四集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解説詞】
2014年2月,早春的北京迎來了又一個吐綠的時節,萬物復蘇中萌發出的每一顆新芽,都會給人帶來一絲小小的欣喜。
就在這個早春二月,新一輪司法改革按下了啟動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保證公正司法、加強政法隊伍、維護人民權益、提高司法公信,四個有力的動詞,托起了改革的核心目標。
改革的鼓聲敲響。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一輪司法改革的統籌部署被提高到了中央層級。
【同期】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姜偉
對這一輪司法體制改革,黨中央高度重視,統一部署,頂層設計。一些重大的司法改革舉措都是由習近平總書記為組長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來審定。從這一輪司法改革的領導層級、推進力度、配套舉措、科技含量來看,十八大以來的司法改革不同以往。
【字幕】2014年12月15日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同期】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原常務副院長 趙建平
我代表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向你們表示真誠的道歉,對不起。
【解説詞】
2014年12月,內蒙古呼格吉勒圖強姦殺人案再審宣判,沉冤18年的呼格吉勒圖被宣判無罪,公檢法27名辦案人員被追責。
然而,這份追責名單上的人員,沒有一個被追究法律責任。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是行政化的,辦案子的法官、檢察官對案件沒有決定權,而是要報上級領導層層審批、集體決定。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衛東
所以發生錯案的話不知道是誰的責任。而且法官遇到疑難案件,為了推卸責任,他也不作出決定,他把案件往上交。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少平
這就導致責任不清。假如這個案子出問題了,那麼是由審理者負責呢,還是由審批者負責呢?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解説詞】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給出了推進司法改革的關鍵一招——“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司法責任制,短短五個字,直指要害。針對“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頑疾,司法責任制改革對症下藥,明確要求法官、檢察官要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
落實司法責任制,就是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同期】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張文顯
“司法”最大的特點,也可以説是一個規律性的東西,就是親歷性。所以司法責任制,説到底,它最大的(改變)就是去行政化,讓法官、檢察官真正成為司法工作的主體。
【解説詞】
司法責任制落實後,辦案法官、檢察官將獨立判案,獨立簽發法律文書。也就是説,法官自己辦理的案件,怎麼判,自己就能説了算。誰辦案、誰有權;誰用權、誰負責。案子判得對不對,是否公正,考驗的就是法官個人或合議庭本身。
放權不等於放任。那麼,誰能夠經受這樣的考驗,擔當這樣的責任呢?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少平
這個責任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擔當的,它是要有政治上的要求,要有品格上的要求,要有職業上的要求。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 胡仕浩
就是我們對法官要實行員額制的管理,要把我們現有的一些不適合獨立承擔審判責任的法官,讓他從事審判輔助事務或者其它的工作。
【字幕】廣東 汕頭
【同期】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曾曼,你現在是副科級嗎?副科級,到了正科級了?
【解説詞】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經都是汕頭中院的法官,但一場員額制改革,改變了他們的職業發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個人進入了員額,其他人已經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員額制改革,就是要分類定崗,擇優入額。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額法官、檢察官不能超過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39%。這也意味著一大批法官、檢察官在改革後不能入額,必須調整到其它崗位。
一句話——減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實現法官、檢察官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和職業化。
汕頭中院的員額競爭非常激烈,每四個法官中,只有一個能入額。
員額考試過後,40歲的黃曉忠名落孫山,他選擇去執行局成為了一名執行員。32歲的曾曼由於年齡原因,審判經驗不足,沒有資格參加入額考試,她選擇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經穿著法袍坐在審判臺上,而如今卻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長時間,才慢慢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
【同期】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曾曼
可能我比較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就是想(以後)做一名法官。我覺得其實不是説員額制之後沒有機會了。而是説你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點。你這個時間段用來積累。只要你能夠積累,其實對以後是會有更好的幫助的。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
【解説詞】
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上,用五個“過硬”概括了司法人員應具備的素質: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
員額制就是要選出符合這五個“過硬”的司法人員。只有有了過硬的隊伍,司法責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員額制改革完成後,林立成為了這支隊伍中的一員,責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林立自己獨立簽發法律文書,不需要再報庭長、院長審批。這樣一個簽字看上去簡單,但落筆之後的責任和壓力是他人體會不到的。
【同期】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落實司法責任制之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權力大了,責任也大了。作為員額法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強了。
【同期】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教授 顧永忠
這件事情做錯了、做壞了,你要承擔責任,這就是最大的制約。因為他自發地要對自己約束了。因為他知道,我辦錯了,後面要承擔後果的。
【解説詞】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把司法責任制稱作“牛鼻子”,是因為它牽一髮而動全身。司法責任制落實後,有些地方的司法機關發現,以前困擾多年的難題,隨著司法責任制的推進也迎來了排難解困的機遇。
【字幕】吉林 長春
【同期】公主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孫權
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危險駕駛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解説詞】
以公訴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之上,對於檢察官孫權來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出庭支持公訴是他幹了十多年的老本行,陌生是因為他曾離開檢察官一線工作已經三年。
【同期】公主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孫權
回到這個業務部門吧,多多少少有點興奮,這個工作我自己熟悉。
【解説詞】
幾年前,孫權從一名檢察官被提拔成辦公室主任,從而離開了辦案一線。在吉林檢察系統,曾經“官多兵少”。孫權所在的公主嶺市檢察院在改革前共有78人在職,其中,真正在一線直接辦案的只有18人。
【同期】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楊克勤
機構多了,領導就要多。領導多了以後就在忙開會,忙指導,忙協調,忙應酬。做了很多無效的勞動,真正在一線辦案的人相對不足。
【解説詞】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推進,給內設機構改革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辦案不需要再進行層層審批,很多機構自然沒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檢察院從以前的34個牌子變成了現在的10個。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機構,清掃著人浮於事的作風。
哪有病灶,哪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錢案、關係案,這曾是司法機關內部的頑疾,破壞公平正義的“殺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對司法腐敗,要零容忍,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實際上那些錯誤執行者,他也是有一本賬的,這個賬是記在那兒的。一旦他出事了,這個賬全給你拉出來了。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小心今後拉清單,這都得應驗的。不要幹這種事情。頭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解説詞】
2015年2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通過《關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這是防止以權力干預司法的“高壓線”,也是保障法官、檢察官獨立運行司法權力的“防火牆”。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少平
當你給他講清楚,我們是有規定的,中央是有規定的,那麼如果你要打這個招呼,我們是要記錄在案的。起碼我接觸的這個層次,沒有任何一個要堅持、要繼續給你打這個招呼的。
【解説詞】
有責先有權,用權必擔責。
司法責任制落實後,權力到位,責任到人,牽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責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國法院一審服判息訴率創紀錄地達到了89.2%。
案子判出公道,正義自在人心。
【同期】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馬懷德
這些改革包括我們説綜合性的改革,它的價值取向或者追求,就是要確保司法的公正,確保法院審理案件、檢察院辦理案件的品質,讓老百姓能夠通過司法責任制的改革,感受到每個案件的公平和正義。
【解説詞】
為了使司法擺脫地方行政權力的干擾,新一輪司法改革還推動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確保基層法院、檢察院超然立身於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又解決了法官、檢察官的晉陞和待遇問題,保證了最優秀的辦案人員能夠安心留在辦案一線,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駕護航。
滾石上山、立柱架梁。
以員額制為抓手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這四項基礎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責任制這塊基石之上,為法治中國夯築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規律的體制框架。
【字幕】雲南 動臘
【解説詞】
30年前,我國的西南邊陲小鎮,15歲的少年盧榮新,在自己的臥室門上寫下了幾個字——“吉祥紅(鴻)運”。 然而,40歲那年,命運卻把他拖入了深淵。
【同期】盧榮新
三天三夜都不停地在審訊,手上這樣拷的。要喝水我求他們求多了,他們就(拿)那個礦泉水打開,隨便滴兩三滴給你。實在是熬不住了,所以就承認了。
【解説詞】
2012年9月,盧榮新被關進看守所,被迫承認自己是一起強姦殺人案的兇手。之後,等待他的判決結果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判決書上寫明:根據盧榮新的有罪供述和DNA鑒定等物證,足以認定盧榮新就是兇手。
一般來説,DNA鑒定就是鐵證。盧榮新要想洗清罪名,難如登天。2014年6月,拿到判決書後,盧榮新提出上訴,但內心充滿絕望。
當時的他並不知道,幾千里之外的北京,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領導推動的一場深刻變革,將會改寫他的命運。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平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解説詞】
2014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出説明,明確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同期】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院長 卞建林
實際上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前,呈現出了一種偵查為中心的樣態。就是“公安做飯,檢察院端飯,法院吃飯”。這個飯端上來以後,夾生了,糊了,你不吃不行。
【解説詞】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出之後,法院對偵查機關提供的證據不能直接採信,而是要把證據拿到法庭上通過質證的方式,來確定它的合法性與客觀性。程式上不合法或來源不明的證據,一律被列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
【同期】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 王敏遠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就是要求庭審實質化。你當時到底怎麼做的鑒定,你這個兇器到底是哪兒得來的?如果得來的途徑不對,那麼你就不能作為證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獲得的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解説詞】
2016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標誌著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可以説,這場變革推動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賽跑的速度。幸運的是,已經關押在看守所四年之久的盧榮新趕上了這一場變革。
2016年,盧榮新的一紙上訴狀擺到了雲南高院法官湯寧的面前。
湯寧發現,盧榮新案存在諸多疑點。作為一起強姦殺人案,警方在被害人身上沒有提取到盧榮新的任何生物痕跡,認定盧榮新有罪的主要證據是遺留在現場的一把鋤頭。這把鋤頭被認定是兇手掩埋屍體的工具,有鑒定書證明在這把鋤頭上檢驗出了盧榮新的DNA。
這份給盧榮新定罪的最為關鍵的證據,放到法律的準繩下,卻經不起推敲。
【同期】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 湯寧
這把鋤頭是在案發現場的小河中提取到的。它(DNA)是一個水溶性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能提取到DNA,就很讓人感到有一些疑惑。
【解説詞】
鑒定書上提供的鋤頭擦拭物基因圖譜,與盧榮新的基因圖譜幾乎是嚴絲合縫。鑒定專家認為,在河水浸泡過的鋤頭上不可能提取到這樣清晰的DNA圖譜。
法官湯寧要求對鋤頭重新進行鑒定。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的結果是,這把鋤頭上沒有盧榮新的DNA。
那麼當時的DNA鑒定結果是怎樣得出的呢?
【同期】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 湯寧
我們從卷宗中發現,對於這個DNA的鑒定檢材的提取,有最少三種以上不同的説法。最終是哪一種説法呢,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解説詞】
由於警方一直沒有給出合理解釋,盧榮新案中的DNA證據,最終作為非法證據被排除。
隨後,盧榮新案的定罪證據只剩下了口供。八份口供中,只有一份是有罪供述。然而,這份口供對應的同步錄音錄影,卻只有畫面,沒有聲音。這樣的證據,按照規定,也作為非法證據被排除。
【同期】審判長
原判認定盧榮新故意殺人強姦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盧榮新有罪,依法予以改判。
【解説詞】
對於45歲的盧榮新來説,這一次蒙受冤屈讓他失去了四年自由。“以審判為中心”,讓他最終找回了清白,重歸無罪之身。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司法系統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4件,涉及54名當事人。
而司法改革環環相扣,在不斷向縱深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僅對審判環節提出了要求,更促進了公安執法的規範化。今天,公安機關取證過程必須規範,這樣才能在庭審時經得起檢驗。
【字幕】浙江 樂清
【解説詞】
2014年7月,浙江樂清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詐騙案件過程中,被告人尹貴當庭翻供,聲稱自己身上有傷,是受到了刑訊逼供才作出了有罪供述。
對此,主審法官要求辦案民警陳曉慶出庭作證,説明情況。
【同期】浙江省樂清市民警 陳曉慶
剛開始有一點蒙了,不知所措。偵查破案過程當中,是我們去訊問犯罪嫌疑人。在庭上的話,是我們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反而要被犯罪嫌疑人進行詢問。
【解説詞】
根據法院審理需要,偵查人員出庭證明結果真實性與過程合法性,這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同期】浙江省樂清市民警 陳曉慶
犯罪嫌疑人身上的傷,是在逃跑過程中被草叢劃傷的。
【解説詞】
抓捕錄影表明,尹貴身上的傷,是在逃跑過程中,抗拒抓捕導致。法庭對尹貴所稱遭到刑訊逼供的辯解不予採信。
【同期】浙江省樂清市民警 陳曉慶
幸虧還有一個資料。如果沒有這個資料,因為我們沒法子作出一個正面的解釋。
【解説詞】
這件事讓陳曉慶和同事們認識到執法記錄儀的重要性,執法記錄儀,對他們的執法行為,既是約束,又是保護。
2016年6月,公安部出臺《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明確了公安民警6類執法現場應全程記錄音視頻,全國一線民警普遍配備了執法記錄儀。
埋藏在這些記錄儀攝像頭背後的,就是兩個字——公開。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司法公開成為了訴訟制度改革中又一個重大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司法系統大力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截止到今年2月,中國裁判文書網訪問量突破62億人次,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
以公開促公正,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圍繞“審判”這個中心,錨定訴訟制度的短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制、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訴調對接,一系列改革措施從頂層陸續推向了基層。
法庭,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上的最後一個關口,正在改革的“破”與“立”中,成為守護公正的一扇鐵壁。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解説詞】
2015年3月25日,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中提出,“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説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司法改革“為誰改”和“往哪兒改”,給出的定盤星。
【字幕】2006年 浙江
【解説詞】
早在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提出建設法治浙江,他把法治浙江的核心價值追求定位為四個字——“法治為民”,老百姓關心什麼,法治就要在哪落腳。
從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國,公正司法、造福人民這一價值定位從未改變,一脈相承。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與司法責任制改革、訴訟制度改革一起,構成了新一輪司法改革的“三駕馬車”。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實實在在地對準百姓心中的難點和痛點去改。
立案難,這曾是群眾反映強烈的“頭號難題”。因為難立案,很多老百姓遇到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上訪。
2015年,全國法院同時展開立案登記制改革。改革的要求很重要,也很簡單——“有案必立、有訴必理”。
2015年5月4日,這是立案登記制實行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律師呂中旭拖著一個拉桿箱來到北京朝陽法院立案大廳。箱子裏裝的是積壓了幾年都立不上的案子,一共有208件。
法院當場全部立案受理。
【同期】北京匯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呂中旭
來的時候也沒想著説能把200多個案件都能立了,預期沒那麼大,想著二三十個可以立上也可以。
【解説詞】
目前,北京朝陽法院平均每天立案500多起,平均用時十分鐘。
【同期】立案群眾
很方便這個。進去以後拿號,拿完號以後排隊,然後查完資料就可以立案了。
【同期】立案群眾
以前立案特別難,但是現在立案很容易。有案就立,有案就審,真是挺好的,我覺得挺正義的。
【解説詞】
如今,在上海浦東法院,通過二維碼就能自助立案。在福建、浙江,為方便群眾打官司,全省範圍內都實現了異地立案服務。
執行難,也是困擾百姓的司法“老大難”。因為執行問題,有些老百姓甚至把法院的裁判文書稱為“蓋著官印的白條”。而就在去年,一項政策的出臺,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49歲的河南省三門峽市建築承包人老秦,承包了王某的建築工程。沒想到工程結算的時候,王某卻開始打起了太極。到2008年,老秦一紙訴狀將王某告上法庭,官司勝訴了,王某卻拒不執行,老秦只能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同期】申請執行人 老秦
在官司沒有結束之前,外邊到處都欠著賬,每年到春節要賬的,幹啥的,打電話賴家裏坐著不走了。甚至還有更強硬點,還有野蠻點的。這日子確實不好過。
【解説詞】
2016年,老秦在病床上接到法官的電話。難得一見的“老賴”代理人,竟然主動上門要求還款。
這讓老秦又驚又喜。
這一年的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懲治“老賴”的37項措施一齣臺,就被評價為有史以來規格最高、範圍最廣、懲戒最嚴的整治“老賴”措施。
這些措施成為了執行法官的殺手锏。法官將“老賴”王某列入了失信黑名單,限制其一切高消費活動。王某當時正在南極旅遊,因為無法購買返程機票,被困在了南極。
這一次,“老賴”希望解決問題的心情,比申請人老秦還要急迫。經過協商,雙方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老秦終於拿到了十年前應得的177萬工程款。
【同期】申請執行人 老秦
從第一次起訴到現在,到執行結束八年多了。八年,你想,人一輩子工作時間,滿打滿算,不超過四十年。人生的五分之一就沒了。
【解説詞】
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累計公佈失信被執行人589萬例。一大批“老賴”被限制乘飛機、坐高鐵、住星級酒店、擔任公職等。迫於壓力,老賴們紛紛主動履行義務,執行難得到了有效緩解。
【字幕】貴州 錦屏
【解説詞】
清水江是貴州省境內第二大江流,江水原本和它的名字一樣清澈透明。然而近年來由於一些化工企業違法排放污水、廢渣,清水江局部水域遭到污染。
眼看著江水一天天渾濁,住在江邊的老百姓卻束手無策。2015年,幾位檢察官的到來,給事態的發展帶來了轉機。
2015年7月1日開始推進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改革讓檢察院多了一個新身份:公益訴訟人。有了這個新身份,檢察機關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可以提起公益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
【同期】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 鄭新儉
通過提起訴訟的這樣一個督促,有效地使行政機關能夠意識到自己要依法行政,要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解説詞】
2015年,貴州錦屏檢察院在完成調查取證後,向錦屏縣環保局發出了督查整改的檢察建議。但兩次檢察建議發出後,縣環保局仍未履行職責。於是,檢察院一紙訴狀將環保局告上了法庭。
【同期】福泉市人民法院法官
被告錦屏縣環保局怠于履行行政職權的行為違法。
【解説詞】
法院判決後,錦屏縣環保局立即開展了整治行動,同時也對全縣達不到環保要求、不具備生産條件的企業,全部進行停産整頓或取締。
【同期】村民
水比較清澈,魚比較多了。
【同期】村民
這條清水江已經變清了,我們就安心了,群眾的生活,其它都安心了。
【同期】人民陪審員 馬仲蘭
原告的父母沒有生活來源,這個有沒有相應的證據?
【解説詞】
66歲的馬仲蘭擔任陪審員工作已經多年。退休之前,馬仲蘭是一名出版社的編輯,她在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的生活經驗,曾經給法官辦案帶來了很大幫助。
人民群眾是司法改革的受益者,人民群眾也是司法改革的參與者。
為了推進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先後推出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和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通過改革選任辦法和擴大陪審案件、監督案件的範圍,充分保障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201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審議通過,它標誌著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開篇。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這一字之變,承載的是幾代人的夙願。全面保護每一個公民的每一項合法權益,這是依法治國的時代強音莊嚴發出的百姓權利宣言。
【解説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追風踏浪,如今已經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補,不怕傷筋動骨。這是一場廣度、深度、難度遠超以往的司法改革。
改革的成效要交給人民評判。司法改革三年來,“兩高”工作報告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贊成率不斷攀升,2017年同時獲得了91.83%的贊成率,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這折射著民意的表決器,給出的是人民對公平正義的感受。
為什麼這場波瀾壯闊的司法體制改革能夠取得歷史足以銘記、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司法規律,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這“四個堅持”,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讓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
【解説詞】
今天的夢想,就是明天的未來。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中國政法大學。在五四青年節前夕,選擇與政法大學的師生面對面交流,意味深長。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希望你們能夠珍惜現在的學習時間,開足馬力,好好學習,我對你們充滿了期待。
【解説詞】
在與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和法學專家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事關”論述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時代使命,“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信仰法治、堅守法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開啟了中國法治的新時代與新高度。司法體制改革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和聲共振,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同步向前。
讓法之所向,成為民之所盼。
在當下的中國,司法改革的每一個步伐,正如雕刻師手中的刻刀,將“公平正義”的信仰,深深地雕刻進時光的年輪,雕刻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