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校長談教育:兩岸有共同的教育追求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7-24 15:00:4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京津冀台中學生教育發展聯盟啟動儀式現場。中新社 韓冰攝
首屆海峽兩岸中學校長(代表)高峰論壇中場休息時間,現場播放著台灣民謠《我們都是一家人》。來自兩岸的中學校長坐在一起討論著兩岸教育未來共同努力的方向,會堂的各個角落裏,兩岸中學師生一起合影留念。
京津冀台中學生教育發展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海峽兩岸中學校長(代表)高峰論壇20日在河北舉行。來自海峽兩岸30所學校的校長及近500名師生代表到場,以“如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主題進行探討。
“所謂‘核心素養’與多年前大陸開始提倡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台灣新北市裕德高中校長李宗慶解釋道。李宗慶説,外界常批評大陸的“填鴨式”教育,台灣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這方面雖然比大陸早五六年,但大陸“奮勇直追”,在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校整體建設等方面超越台灣。
通過走訪大陸多所學校,李宗慶發現如今大陸的教育正在從如何培養學生考高分向如何培養學生更好地走人生路轉變。比如大陸老師在上地理課時,已經不再著重讓學生死記硬背考試要點,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辨別高氣壓和低氣壓。
李宗慶認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培養孩子除了考試以外,如何度過完整一生的各種技能。比如來到河北,可以了解大陸學生因為珍惜學習機會而刻苦努力,還可以了解河北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的故鄉,也可以了解河北有著老一代教科書上記載的趙州橋。
台灣內壢高級中學校長李麗花希望兩岸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彼此了解和理解,客觀、完整地了解大陸,樹立一個科學的價值觀。“我們想要得到什麼樣的老年,就要培養什麼樣的青年。”
如今兩岸學生皆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李宗慶説:“雖然兩岸在經濟、社會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發展步調,但如今面臨的教育瓶頸一樣,未來兩岸教育者追求的教育方向也一致,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根。”
作為教育者,李宗慶稱,教育應該超脫政治之外。他説,無論哪個時期,兩岸民間交流的熱情從未減弱。“如今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有來大陸讀書就業的需求,應該讓他們早點了解大陸,以後更好地適應。”
在當天的開幕儀式上,此次交流團團長、台北市文化教育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志旋向兩岸學子講述自己的父親參加上海保衛戰時被人從死人堆里拉出來的經歷,“父親説他參加抗戰,不是為了哪支政黨,而是為了中國人。”話閉,台下兩岸學子掌聲持續了很久。(中新社石家莊電 記者 李茜 陳林)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