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臺陸生求學記:“小清新”遭遇“現實骨感”
|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7-26 15:05:4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寧波臺辦座談會。蔡烈軍攝
“台灣大學課堂中的實踐,讓我在新聞實務中上手很快。”帶著軟糯的“台灣腔”,寧波姑娘王奕丹向記者説道。就讀于台灣銘傳大學的王奕丹即將升入大三,今年暑期,為了積累經驗,她回到浙江寧波的一家報社實習。
2011年,台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六個省市招生,大陸學生開始陸續“登臺”求學。台灣求學之行,透著一股“小清新”,但對於即將“著陸”的陸生們而言,就業之路則有些“現實骨感”。
從小擁有“傳統情結”的柯靖宇,如今在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讀歷史專業。“台灣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元素保存相對較好,學術流派也很多元,從以前就心嚮往之。”柯靖宇説。
王奕丹則表示,台灣高校注重實務操作,是吸引自己赴臺求學的一大原因。“當大陸同專業的朋友還在學習新聞理論課時,還是大一的我們就要擔任攝影記者、文字記者或主編,每星期合作出一期報紙。”
雖然獲益匪淺,但受到台灣“三限六不”政策的影響(限校、限量、限域及不加分、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續留台灣就業等),赴臺陸生也面臨著諸多尷尬和挑戰。
在銘傳大學就讀的陸生金伯易坦言,因無法在台灣打工實習,只能在寒暑假回大陸時,多投簡歷進公司實習,為的是將來求職時增添一些實踐經驗。
此外,台灣高校不考英語四六級、學校在大陸知名度較低是陸生就業時的“硬傷”。
在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就讀的陸生梅曉霞表示,大陸企業對台灣高校所知甚少,或只傾向於台灣大學等少數名校,“前段時間,我在網上投簡歷時,在‘學校’一欄都無法找到自己學校,只能選擇‘其他’。”
面對求職重擔,梅曉霞坦言,本科畢業後將會去英國攻讀碩士,“台灣高校的學歷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可以申請到一些國際知名大學。”同樣,金伯易、王奕丹也做出了赴海外繼續深造的選擇。
被問及若有重來機會將如何選擇,受訪陸生大多表示,並不後悔赴臺求學。柯靖宇認為,文化環境的差異,讓他看到了不同的風景,並從中學會了重視過程、用多元視角分析問題,這是成長中最大的收穫。(中新網寧波電 記者 李佳赟)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