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歷史偉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8-06 12:16:5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2021-2025,時間的腳步走過又一個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即將收官。
“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踔厲奮發,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壯闊征程上,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出新的歷史偉業。
5年間,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到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中國答卷舉世矚目,中國道路更加寬廣,中國力量不可阻擋。
乘風破浪 領航前行——“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今年7月19日,西藏林芝,總投資約1.2萬億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拉開建設序幕。
此時,世界屋脊上正在建設的“鋼鐵動脈”川藏鐵路,以磅薄之勢穿山越嶺向林芝挺進。
2021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來到川藏鐵路的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聽取推進雅安至林芝段建設情況彙報,指出“建設好這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程中的標誌性工程”。
“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望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中華大地流金溢彩、生機盎然——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國旗護衛隊準備升旗。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這是承載榮耀的輝煌中國:隆重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喜慶新中國75週年華誕,即將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
這是欣欣向榮的奮進中國: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前4年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2024年5月7日,我國第一艘國産電磁彈射航空母艦福建艦在首航試驗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丁子羽 攝)
這是活力充沛的創新中國:第一艘國産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次按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的國産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
2024年12月11日,由C919執飛的中國南航CZ6786航班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降落,國産大飛機C919在海南的商業飛行“首秀”順利完成。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這是民生為大的幸福中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5.6億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團結奮鬥,開拓創新,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引領航向,精準分析形勢,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奮鬥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國抓住難得機遇、頂住各種挑戰、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關鍵時期。
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以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邏輯主線,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
盛夏,江蘇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親水棧道上,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遊客駐足。
2025年7月4日,船舶有序通過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邵伯船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任飛 攝)
2020年11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後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察看長江岸線生態,隨後到揚州看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題貫穿其中。
考察結束後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5年來,從多次主持召開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的座談會,到連續5年在全國兩會上談創新,再到矢志不渝推動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久久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
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探索規律、掌握主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
“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本路徑。”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再次就發展新質生産力作出新的論斷。
從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作出系統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新質生産力、為什麼發展新質生産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理論上豐富發展,實踐上日新月異。
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
“十四五”時期,從提出“第二個結合”到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
從提出“人文經濟學”重大命題到強調“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
習近平文化思想喚醒文化自信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全社會精神面貌為之一振,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全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涌流。
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沉著應變,把握時與勢,洞察危與機,在關鍵時期作出關鍵抉擇——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
前進之路絕非坦途。
2024年9月26日,北京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這一年二季度以來特別是進入三季度,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股市樓市承壓,市場預期走弱,海內外憂慮情緒有所蔓延。
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這次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越是風高浪急,越彰顯領航掌舵者的堅定果敢。
2022年11月,因時因勢、科學決策,準確把握新冠疫情變化,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2025年2月,瞄準問題、聚焦關切,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體現出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關懷和重視;
…………
“十四五”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無畏的膽識和魄力,一次次作出關鍵抉擇,帶領全體人民一仗一仗地打、一關一關地闖,有效應對挑戰,指明前進方向。
中流擊水,揚帆奮楫。
這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問題比預計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預期的要好,我們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必將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極不平凡的一頁。
勇立潮頭 堅毅篤行——“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穩居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産量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數量最多的5G基站,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人員隊伍……
2025年5月29日,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人員對“荊楚”人形機器人進行代碼調試。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十四五”時期,一個個“第一”“最多”“最大”,彰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從量變到質變、從中低端到中高端、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巨大轉變。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高品質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從“主題”,到“首要任務”,再到“硬道理”,高品質發展貫穿“十四五”時期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綜合國力。”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今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生産車間裏,總書記不時駐足察看,詳細了解産品生産和銷售情況,他指出:“實體經濟不能丟,實體經濟裏邊的傳統産業不能丟,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5年間,從實驗室、研究院,到製造業企業、工業園區,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深入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地方,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作出重要指示,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作出部署。
5年間,中國站上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創新制高點,擁有了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晶片和作業系統,新能源汽車年産量突破1000萬輛,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
這是2024年11月14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拍攝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5年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
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到這部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出臺實施,只用了10個月時間,海外媒體評價“具有里程碑意義”。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5年間,面對新的時代形勢和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瞄準重點任務、抓住關鍵環節,謀劃推動一批戰略性、創造性、引領性改革。
加快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邁向深入,産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2024年7月18日,黨和國家迎來又一個歷史性時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衝鋒號角響徹神州大地。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300多項改革舉措漸次推出,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近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安排及政策措施向海內外發佈: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改革越深入,對開放的水準要求就越高;開放水準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
這是2024年9月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附近拍攝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標識。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或出席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主場外交活動,向世界傳遞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強音;中國連續多年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踐行“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的堅定諾言。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的真誠邀約,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為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的良性互動——
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刻的憂患意識和深遠的戰略眼光,在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樹立底線思維,在鬥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國發展和安全主動權。
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2021年11月25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隆平生物技術公司科研人員在開展科研工作。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裏”。
把能源安全作為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強調“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要求“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的畫面。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日9時32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新華社發(孫豐曉 攝)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科技強軍戰略,緊緊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
5年間,我國糧食、能源、産業、國防等安全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已累計建成超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全球規模最大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佔全球三分之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製造體系,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底氣更足。
人民至上 造福人民——“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創意十足的街邊景觀與鄉愁濃郁的老式建築巧妙融合,清新文藝的特色小店與配套齊全的服務設施相得益彰……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充滿煙火氣和幸福感。
這裡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老破小”,經過城市更新,蝶變為傳統新潮交融的新家園。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來到民主村社區,語重心長地説:“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重逾千鈞。
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明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市工作目標。
“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盯百姓身邊事,一件一件辦實辦細辦好。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進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增強工作合力。
當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意見》發佈,從中央層面為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作出頂層設計。
“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生關切。
2025年3月12日,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中央悅府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在打太極拳。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202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時強調,要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特別要強化對特困、低保、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
“十四五”以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成果,實打實地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義務教育鞏固率和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都在95%以上。
鄉村全面振興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幸福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2025年3月24日,工人在雲南麗江現代花卉産業園包裝鮮花。新華社發(梁志強 攝)
玉龍雪山腳下的雲南麗江現代花卉産業園,各色花朵競相盛放。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雲南麗江現代花卉産業園考察。從品種、價格,到務工收入……總書記看得仔細,問得具體。
“你們這個事業搞得很興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祝你們的生活像花兒一樣美!”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給了大家更足的信心與幹勁。
跋山涉水、走村入戶,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如何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深入調研。
這是2025年6月18日拍攝的經過環境整治提升的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李家巷鎮許家浜村田心島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5年來,我國糧食年産量連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連續4年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4年快於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西藏定日縣,災後重建工作正在加速推進,新民居漸次成型,孩子們嬉笑著跑來跑去。很難想像,這裡半年多前剛剛遭受了一場強烈地震。
2025年1月7日,海拔4000多米的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鬥洪水、抗乾旱、戰疫情,牢牢守住兜牢民生底線,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從城市到鄉村,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在城市裏有個家”,是不少進城建設者的心願。
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從事保安工作的張頌蔚回到了自己的小家——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他住的四人間裏環境整潔,廚房、衛浴、家電齊全。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專程到外來人口占比較高的閔行區,走進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調研。離開時,面對圍攏過來的社區居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著眼城鄉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製作出部署,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落地實施,壯大縣域經濟,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
5年來,我國不斷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比例達97%。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突出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
穩步推動共同富裕,不僅是“十四五”期間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
莊嚴承諾,矢志不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4億多中國人民在共同奮鬥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胸懷淩雲志,關山度若飛。
今年10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緊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必將圓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相關新聞
- 2025-07-30重磅數據接連發佈 多維度帶你看中國發展“節節高”
- 2025-07-23“ChinaTravel”持續火熱 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已達55個
- 2025-07-23公安部: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最安全國家之一
- 2025-07-22這份“答卷”含“金”量足!多重優勢吸引跨國企業持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新聞推薦
- 關稅陰影下,美國零售業之“怪現象”2025-08-06
- 羅智強批“暫時性關稅”是一場騙局:賴清德已先做四大讓步2025-08-06
- 臺陸委會擬修改島內規定 要求公職人員赴港澳均須通報2025-08-06
- 成都將舉辦“我們一生中最棒的世運會”——專訪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掌門人”2025-08-06
- 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歷史偉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紀實2025-08-06
- 哪些國家能免簽來中國?最全列表一起看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