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成功研製“人造太陽”首個磁體系統部件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7-27 14:34:41 | 來源: 新華網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網絡資料圖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研製成功,近期將啟程運往法國交付ITER國際組織。
ITER計劃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其科學目標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因此相關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磁體饋線系統是ITER大型超導磁體系統供電、冷卻和提供診斷信號的關鍵集成通道,被稱之為ITER主機的生命線。該系統也是ITER部件中最為複雜的系統之一,包含31套不同的饋線,共計6萬餘個部件,總重超過1600噸,本次研製成功的部件就是該系統的一部分。
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點,在高溫超導電流引線、超導接頭、低溫絕熱、低溫高壓絕緣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諸多國際領先成果。該所研發的萬安級高溫超導電流引線,集高載流能力、低冷量消耗和長失冷安全時間三方面優勢于一體,替代了日本等發達國家提出的原ITER銅電流引線設計,大大降低了ITER的運行成本和低溫系統的建造投入,還創造了多項穩定運行的世界紀錄。
中國于2006年正式參加ITER計劃,承擔的ITER任務100%國産化,並以優異的性能指標通過國際評估,産品品質完全滿足ITER要求,進度在七方參與國家中位居前列,創造多項第一。(新華社合肥電 記者 楊丁淼)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