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評郭臺銘走入白宮:絕不只是臺美經貿關係

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宣佈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設廠,風光到白宮開記者會,美國總統特朗普除了親自站臺,並通過推文一再感謝。中評社28日發表社評指出,在這項投資案中,郭臺銘的身份是跨兩岸的,白宮沒有特意凸顯自有其考量。蔡英文當局表示樂見,但蔡沒説、外界都明白的是,郭臺銘若沒有赴大陸投資,也不可能從1974年台北縣土城的小工廠,變成美國總統的座上客。郭臺銘的例子證明了台灣企業唯有跨足大陸市場,才可能壯大。

 

社評摘錄如下:

 

郭臺銘在白宮宣佈百億美金投資案消息傳回台灣,各方看法不一。有綠營“立委”認為,郭臺銘到美國設廠會影響台灣經濟發展,降低外資與本土資金投資台灣信心,是台灣的危機。這是以管窺天的看法,以台灣的人口、土地、資源絕不可能撐起像鴻海、富士康這樣的巨型企業。如果郭臺銘從1974年開廠到現在還留在台灣,頂多是一家好一點的中型企業,郭董也不可能成為國際性的“代工皇帝”。

 

郭臺銘的例子證明了台灣企業唯有跨足大陸市場,才可能壯大,運用兩岸的優勢,往跨國性大企業推進。其實不止是鴻海、富士康,台灣排行前面的大企業幾乎沒有不在大陸投資的。但台灣當局目前多數政策是與企業發展方向卻背道而馳,除了勞工、土地政策等讓企業無法在台灣擴大;對企業要赴大陸投資,尋求壯大機會又是拼命扯後腿。臺當局非但不是幫忙,且是幫倒忙。

 

尤其現在卡在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冰封,台灣企業完全束手無策。台灣工業總會日前發表2017年白皮書,洋洋灑灑提出119個議題、272項建議。其中,兩岸議題由去年的25項大幅減少至12項,工總直言,這顯示了兩岸僵局讓業者無奈。蔡當局要把企業留在台灣,但企業都明白,當大陸産業急起直追時,不快去卡位,進入供應鏈,留在台灣最後結果就是萎縮,甚至完蛋挂掉。企業家們最大的無奈是蔡當局的意識形態超越一切。

 

蔡英文當局對鴻海大手筆投資百億到美國設廠表示肯定,凸顯的心態是赴美國投資可以,赴大陸投資不宜,依舊是“仇中”與“恐中”的延伸。事實上,以替蘋果代工為主力的鴻海會到美國投資有其特殊背景,不適用於所有台灣企業。在全球化時代,蔡當局這種“去哪都沒關係就是不要去中國大陸”的態度無異自絕於台灣的發展與繁榮。蔡當局不可能把企業關在牢籠裏,會走的終究會走。在兩岸僵局下,想進來的卻進不來。台灣真正的掏空是出在政策失當。

 

在“獨派”主導的民粹氛圍下,台灣最近紅帽子滿天飛。引進歐美、台灣先進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芯華積體電路培訓中心12日才在福建晉江揭牌成立,陸委會昨日證實,受聘為該中心校長的台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已于21日請辭。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發生了什麼事!當全世界都爭相與大陸合作時,只有台灣朝反方向在走。蔣介石時代曾標榜“台灣是全球反共的堡壘”,現在的蔡當局難不成又是如此了。

 

郭臺銘生意做得夠大,堪稱是全臺唯一不怕被戴紅帽的人,才會被高度期待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他從行走兩岸,走入白宮,特朗普絕不會只把他當成一個台灣商人,富士康進入美國,除了是臺美經貿關係,更是中美經貿合作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