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緊香港發展這把“金鑰匙”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8-09 10:03:1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與一位香港市民閒聊,他問我有沒有感覺到香港最近的變化,卻不等我回答,便興衝衝地談起了自己的感受。他説,七一加冠之後,香港步入成年,細細打量他,多有新氣象,尤其是其中三點,讓人欣喜:一是官員走了出去,二是社會靜了下來,三是理性站上了高地。“開局不錯。”他笑道。
這位市民的感知,亦如我的判斷。七一後的這30多天,新一屆特區政府展現管治新風格。落區走基層,真誠做溝通,推行政策有板有眼,回答傳媒入情入理。自信、開明、與民同行的形象鮮明又鮮活,例子俯拾皆是。政府有心,官員有意,社會也以“禮”相待、自覺降噪。嘈雜之聲、非議之辭少了,民調數據也側面反饋、節節攀升,映射出它正向好的一面轉變。就連香港平常所見的遊行示威,頻次、規模也大不如從前;而社交媒體上,正負能量已經“移形換位”,建設性、積極性的聲音成為了主導。
民生改善有望,民心自然依歸。解決“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根本之道就在於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説的“滿足香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聚焦“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構建有利環境,創設有效路徑。
市民不堪教育成本高,就撥付新資源;經濟增長遭遇瓶頸,就到粵港澳大灣區騰挪空間;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就推進稅制改革為他們減負;老年人生活貧困,就研究設立高額津貼。高考了,去學校給學生們打氣;流感來了,去醫院現場辦公;財政盈餘太多了,提倡“理財新哲學”加大投資。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一攬子實施,想到了市民心裏,做在了市民眼前,有力、有心、有擔當從口號變成行動。人們怎不欣慰、期待。
施政的好與不好,在於每一個市民的體驗,最終要用每一個市民的獲得感來衡量和評判。七一後的香港,看得清方向,拎得清要務,握緊發展這把“金鑰匙”。溝通多了,共識有了,人們齊心塑造社會的祥和景象,主動遠離折騰與內耗。機遇叩門、夢想騰飛,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新情況、新問題自然不能化解于朝夕之間,守正篤實是永遠的要求,任重道遠是必然的過程,搞建設、謀發展一刻都容不得懈怠。擺在香港面前的挑戰很多,有些也很艱難,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還需要重新夯實。要經濟轉型,定位就得調整,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努力在國家搭建的大臺上唱大戲;要改善民生,眼睛就得向下,為民眾傾情盡力謀福祉,切實解決基層市民“上樓難”、年輕人“向下流”等問題;要抓好教育,力度就得用準,統籌原則性與藝術性,多多培養具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的青少年。政府有使命感,社會有方向感,人們有獲得感,問題可破,前景可期,才是國家所願。
習近平主席在港期間,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香港指路引航、加油鼓勁。香港各界均受到莫大鼓舞,認真學習領會習主席的思想,人們找得到發展的秘訣,看得見香港的未來。主席關懷也深,期望也高,香港社會應該深切體察主席用心,團結起來、和衷共濟,建設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正如香港特區政府為回歸20年製作的宣傳片裏所説的那樣,心連心,一起緊握機遇,一起走向世界,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此,南海明珠必然還是那顆南海明珠,助益於國家,弄潮於時代,讓市民珍視、國人驕傲。(張慶波)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