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在哪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8-11 10:44:3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走穩,穩中向好態勢更趨明顯。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顯著好于預期,GDP增速、就業、進出口等均表現良好,經濟新動能不斷發力,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的聲音明顯增多。但與此同時,對於涉及中國經濟新動能、經濟拐點、內外資管理、企業稅負、樓市調控及人民幣走勢等熱點問題,海內外讀者仍存在一些疑慮。為了充分探討、解析這些問題,本報自今天起推出“中國經濟怎麼看”系列報道。
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電子商務、快遞業、分享經濟……近年來,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引爆”市場,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專家指出,新興産業代表未來發展的方向,是發展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一環,要在體制機制、政策環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需避免“喜新厭舊”,要加快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現“老樹發新枝”,多方面發展中國經濟新動能,進而不斷提升中國經濟含金量,為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快速崛起的支撐點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搶眼,新動能成為不容忽視的“功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13.1%;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0%;在快遞服務的帶動下,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4%……這些行業均表現強勢,增速顯著高於整體增速。
“透過數據,我們看到的是新動能的快速崛起。當前,與‘互聯網+’聯繫密切的新興産業正成為市場‘新寵’,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擴大了發展空間,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推動了體制環境、政策環境的改善,創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無論是工業領域還是服務業,近年來新動能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工業領域,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城市軌道車輛、積體電路、光纜、光電子器件等新興工業産品保持快速增長。服務業中,2016年,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26.1萬億元,交易額是2013年的2.5倍,年均增長36.4%;分享經濟蓬勃興起,2013-2016年,互聯網分享平臺所屬的規模以上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38.4%。
張立群指出,新動能對於當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其帶來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增長,還有新生産力的涌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這推動了中國經濟增長含金量的提升,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
新增就業的貢獻者
“了解新動能在中國的發展,就業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張立群表示,以服務業新動能發展為例,當前,中國經濟的大量新業態集中在服務業,而服務業中又有很多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因此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往往也推動著就業的增長,例如現在社會上發展很火的電商、快遞及網約車等就吸納了很多人就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去年全國新增就業當中,新動能貢獻率達到了70%左右。其中,2016年中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分享經濟平臺的就業人員約為585萬人,比上年增加85萬人。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業企業從2013年的436家增至2016年的847家,從業人員增加16.1%。從分享經濟的代表性企業滴滴出行公司的數據看,2013-2016年,已有1100多萬註冊司機有過接單行為,其中有1/4以上的司機日均接單4單以上。
與此同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重要源泉。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説,“雙創”蓬勃發展,很多新的企業大量涌現,創造了新的職業、新的工作、新的崗位。今年上半年新登記註冊企業達到了291萬家,同比增長了11.1%,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量達到了1.6萬家,新的産業、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模式茁壯成長,為就業提供了新的領域。
傳統産業的新生機
“需要指出的是,新興産業對於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僅僅依靠培育發展新興産業是不夠的,還必須重視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二者不可偏廢。”張立群説。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8月10日指出,近年來,隨著傳統産業壓力加大以及一些新業態的興起,很多地方出現了“喜新厭舊”的傾向,重視發展新興産業,但對於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關注不夠。長期以來,中國傳統産業一直是穩定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福祉的主體力量。沒有落後産業,只有落後技術,我們要充分運用好、發揮好傳統産業的比較優勢,在存量調整中催生增量,以做大增量來促進存量調整,促進傳統産業煥發生機。
未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中國經濟新動能有著廣闊發展前景,支撐作用將會繼續增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新動能將主要來自5個方面:第一,消費的升級和大消費的産業。第二,培育新興的産業。第三,傳統産業的升級。第四,城市群及大型都市圈的建設。第五,開放還有很大的潛力,特別是服務業的開放。”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