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區經驗”移植宿遷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08-17 11:40:59 | 來源: 人民日報 |
宿遷小夥子張堅一直在蘇州打工,可兩地分居、無法照顧父母的困難,讓他産生了回家的念頭。但宿遷就業機會不多,張堅為此而苦惱。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堅得知可成科技有限公司要從蘇州工業園區遷到宿遷,便毫不猶豫地辭職回鄉工作。“在家門口就業,感覺真好。”張堅説,可成科技的待遇很好,他很快在市區買了房子,每天都和家人在一起。
像張堅這樣從蘇南回到家鄉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僅可成科技這家企業,就為園區帶來3萬個就業崗位。
江蘇省為解決南北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出臺了“南北掛鉤”等多項政策措施,為支持宿遷發展,2006年指定蘇州工業園區為主要建設運營方,與宿遷成立了蘇宿工業園區。
通過多年建設,蘇宿工業園區以佔宿遷全市0.16%的土地,創造了宿遷近4%的GDP和財政收入,6%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的企業所得稅和25%的到賬外資,成為宿遷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我們作為蘇宿工業園區的運作方,不僅要出錢、出人、出力,還擔負著把廣泛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成功實踐而形成的‘園區經驗’移植到蘇宿工業園區。”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徐惠民介紹,截至2016年,蘇州工業園區撥付蘇宿工業園區行政辦公經費累計1.27億元,派駐蘇宿工業園區幹部達100多人。目前,蘇宿工業園區有20個項目來自蘇州工業園區,計劃總投資164.5億元,佔園區工業投資的83.4%。
在蘇州與宿遷的通力合作下,“人力資源是工業園區最重要的資源”“艱苦創業”“小政府、大社會”等理念在蘇宿工業園區落地生根。截至2016年,蘇宿工業園區累計引進企業103家,總投資322億元。
如今的蘇宿工業園區,伴隨著可成科技、尼吉康電子、長電科技等一批工業項目落戶,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主導産業。工業投資年均增幅超過50%,工業銷售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指標年均增幅超過10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幅超過200%;累計完成到賬外資近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近10億美元。
“我們用11年時間,就為宿遷市再造了一個新的‘宿城區’;在江蘇全省南北共建園區考核中,蘇宿工業園區始終保持第一,實現‘八連冠’。”蘇宿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馮建林説道。(人民日報記者 王偉健)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