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兩岸路線令人費解的矛盾對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8-21 10:22:39 | 來源: 臺海網 |
蔡英文上臺之後,曾主張兩岸應“共建新模式”、發展“兩岸新關係”,並且共同合作、善意互動、互惠互利,借此強調其“維持現狀”承諾。然而令人費解的是,蔡英文既強調維持現狀,卻又在進行著變更現狀的做法。
儘管蔡英文當局一再承諾以維持兩岸現狀為目標,宣稱遵循“台灣地區憲制性規定”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但又不言明“兩岸一國”之定位。雖然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提出兩岸協議不是國際協定,台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提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但因不是蔡英文本人所言,而被質疑為善意不足。同時,蔡當局更採取一系列“去中國化”政策,不斷加深大陸對其進行“文化台獨”“柔性台獨”等“漸進式台獨”的疑慮。
蔡英文當局採取“內外有別”的兩岸論述,其政策的“中國元素”較低,“分割論”的成分卻不低。也因此,大陸根本無法相信蔡英文當局會信守維持現狀承諾,認為這是打“台獨”擦邊球。近來有篇題為《細數蔡英文言行不一的那些事》文章,列舉了13項涉及文化、歷史的“柔性台獨”措施。就此而論,蔡當局所謂“已展現最大善意”,實在難以獲得認同。
蔡英文當局曾表達“限期內接受‘九二共識’可能性不大”,連同前述非善意措施及“柔性台獨”的做法,負面效應逐漸積累疊加,已被外界解讀為蔡已給出“一份不合格的答卷”,等同於明確拒絕“九二共識”。這不僅強化了外界對其挂羊頭賣狗肉追求“實質台獨”的質疑,同時也讓輿論抨擊蔡當局的“隱性台獨”比“顯性台獨”更具欺騙性、危險性。
換言之,執政的民進黨若想去除“台獨黨”印記,不僅應回歸“台灣地區憲制性規定”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論述;也應凍結或廢除所謂“‘台獨’黨綱”及“正常‘國家’決議文”。從這兩方面著眼,始能真正邁出化解兩岸危機的腳步。
新聞推薦
- 哪些國家能免簽來中國?最全列表一起看2025-08-05
- 福建向金門供水七週年 累計供水逾4300萬噸2025-08-05
- 中國駐法使館舉行法國友人捐贈抗戰歷史照片交接儀式2025-08-05
- 美將向部分簽證申請者收取最高1.5萬美元保證金2025-08-05
- 兩岸信眾共祭清水祖師 閩南歌聲架起心靈之橋2025-08-05
- 堅持高品質發展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