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養老與健康産業論壇在北京舉行

第四屆大江論壇·兩岸養老與健康産業論壇28日在北京舉行。海峽兩岸近百名養老與健康産業方面的專家、團體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齊聚一堂,探索兩岸養老及健康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觀念、新路徑、新模式。

 

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楊健在致辭時表示,台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養老産業鏈,大陸在養老和健康産業方面雖然起步晚,但市場廣闊,因此兩岸存在優勢互補與互利雙贏的空間。他希望兩岸今後能在建設現代化養老與健康産業領域深入交流、加強合作,造福兩岸同胞。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指出,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探討養老和健康産業的發展對北京具有重要意義。北京也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有許多政策便利,希望京臺兩地未來在養老領域加深合作。

 

論壇上,多位嘉賓分別從兩岸養老産業對比、日本養老産業的經驗教訓、三種養老模式(機構、社區、家庭)對比、技術創新與養老産業結合等層面分享了對兩岸養老與健康産業融合發展的看法。

 

台灣全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李漢文指出,大陸目前的養老産業注重規模化經營,這與台灣精緻化、小規模的養老産業發展路徑有著較大差異。兩種發展模式各有利弊,大規模、系統化的養老産業發展路徑能夠達到資源優化配置,提升養老産業的利潤;而精緻化、小規模的經營能夠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廣州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洪創雄表示,美國等發達國家健康産業佔GDP的比重都超過了15%,而中國大陸健康産業的比重僅在5%左右,即便提升一個百分點,也有相當可觀的産值。他呼籲兩岸加強健康産業等領域的合作,“大陸的市場與台灣的經驗可以互為補充,實現良性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