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望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助台灣青年融入大陸

“雖然當前兩岸形勢比較嚴峻,兩岸交流也相對低迷,但我們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沒有理由悲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謝鬱28日在北京表示,推進兩岸基於經濟紅利、共同願景和中華文化等三個層面的融合發展,能夠為兩岸關係注入新動能。

 

當日,第四屆大江論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精英論壇在北京舉行。謝鬱與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李明陽、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台灣雁博青年創業家協會榮譽會長盧思伯、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青年部部長陳文成等在論壇上作主題演講。

 

謝鬱在演講中指出,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急轉直下,陷入“冷對抗”的僵局。臺當局對於兩岸關係的破壞也引發島內民眾不滿和擔憂,逾半數民眾認為臺當局未能做到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承諾。

 

雖然兩岸關係在過去一年多來陷入了低谷,但謝鬱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總體基調並未改變。她同時呼籲進一步推動兩岸的融合發展,通過深入交流,實現兩岸同胞在文化、民族和家國層面的認同,繼而實現心靈契合。

 

台灣青年王正表達了積極參與祖國大陸發展建設的願望。他説,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台灣青年在大陸求學、就業、創業應會更具幸福感。王正還鼓勵到大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擺脫“過客”心態,真正融入大陸社會。

 

李陽明介紹了台南醫師工會和臺盟中央合作在大陸中西部偏遠地區義診的情況。他説,從2013年開始,台南醫師工會的足跡遍及雲南、貴州、江西、四川、陜西和安徽等多個省份,為當地居民帶去了免費的醫療照護。雖然兩岸制度化交往可能會受台灣政黨輪替等因素影響,但兩岸專業團體和民間交流會愈加密切。

 

此外,盧思伯和陳文成也分別從自身經歷出發,強調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並號召台灣青年積極融入大陸社會。盧思伯説,台灣很多年輕人説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其實當前更重要的是學會看見世界,要看到世界就必須先了解中國大陸。兩岸社會團體應該創造更多機會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中新社北京8月28日電  夏守智 鄭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