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第二集:眾行致遠

【字幕】2013年3月14日 中國北京 人民大會堂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解説詞】

 

2013年3月14日,習近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解説詞】

 

新的歷史時期,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正經歷深度調整,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正發生深刻變化,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變得空前緊密。

 

【解説詞】

 

世事如棋。置身新的時空坐標,中國外交如何佈局?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周邊局勢,中國將如何處理同各方關係,如何維護和延長髮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解説詞】

 

開局落子,往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著重要標誌性意義。2013年3月18日,中國外交部宣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進行首次出訪,首站——俄羅斯。

 

【解説詞】

 

距離中國國家領導人辦公地中南海6公里,有一家莫斯科餐廳。悠揚的俄羅斯音樂、其樂融融的親友聚會,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

 

山水相連、毗鄰而居,中俄關係源遠流長。在中國,有很多承載兩國傳統友誼的歷史印記。

 

【解説詞】

 

長期以來,中俄都將對方視為本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今天,這兩個主要大國,面對國際格局深刻變遷將如何展開新的互動?新時期兩國元首的首次會晤將傳遞出怎樣的信號?全世界都在屏息觀望。

 

【解説詞】

 

俄羅斯馬隊儀仗隊首次在克裡姆林宮列隊歡迎外國元首,國防部和作戰指揮中心首次向一位外國元首敞開大門,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會談、交流的時間前後長達8小時……週到特殊的接待安排,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信任,折射出中俄關係的高水準和特殊性。

 

【解説詞】

 

此訪期間,雙方共簽署32項合作文件,數額大、期限長,被稱為“世紀合同”。務實合作,深化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內涵,而兩位領導人之間坦誠投契的交流,則進一步明確了中俄關係發展的大方向。

 

【同期】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院長 葉夫根尼·巴扎諾夫

 

我們都希望生活在多極化的世界,而不是西方控制的世界,這一點促進了我們的多方面合作。

 

【字幕】2013年3月23日 俄羅斯莫斯科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

 

【解説詞】

 

2013年3月23日上午,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會議廳座無虛席。正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在這裡發表演講,創造性地提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理念。

 

【同期】外交學院院長 秦亞青

 

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一個基本理念就是現實主義,第一個實力最重要,第二個就是利益至上。

 

【解説詞】

 

新型國際關係理念超越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框架,主張摒棄以對立和對抗為出發點的權力制衡,倡導的是以和平與發展為出發點的合作共贏。這是有著悠久歷史與和平傳統的中華民族就“國與國如何相處”作出的重大理論貢獻。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型國際關係理念的提出,為中國處理同包括俄羅斯在內世界各國之間的關係明確了方向。

 

【解説詞】

 

2013年秋,習近平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倡議。

 

【解説詞】

 

絲綢之路經濟帶途經歐亞地區。俄羅斯此前也針對這一地區提出了一個區域經濟一體化計劃——歐亞經濟聯盟。二者之間如何協調,成為中俄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側面。

 

【字幕】2014年2月 俄羅斯索契

 

【解説詞】

 

2014年2月上旬,時值中國馬年春節,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赴俄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

 

【同期】習近平

 

中國人講,鄰居家有喜事,都應該前來道賀。

 

【解説詞】

 

利用這次“體育外交”的機會,習近平還開展了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向普京介紹“一帶一路”倡議。

 

【同期】俄羅斯聯邦政府分析中心主任首席顧問 列昂尼德·格裏戈裏耶夫

 

目前,我們所建立的經濟聯盟,有著與中國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立足點,絲綢之路經濟帶才剛剛起步,一切都要看未來。

 

【解説詞】

 

2015年5月,習近平再次應邀赴俄,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

 

【解説詞】

 

此訪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簽署《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在歐亞大陸上取得的一個重大進展。中俄之間這一戰略共識,也得到歐亞經濟聯盟其他成員國積極響應和支持。

 

【解説詞】

 

2017年5月,普京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兩個月後,習近平再次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對中俄關係發展作出了全面規劃。

 

【同期】俄羅斯總統 普京

 

習近平主席本人非常重視俄中關係的發展。他是很好的朋友、非常可靠的夥伴。

 

【解説詞】

 

5年來,兩國元首在各種場合會晤20余次,頻繁的互動、深厚的友誼,引領兩國關係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解説詞】

 

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攜手合作、相互支持,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協作,共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對維護國際平衡和戰略穩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中俄關係的發展已經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成功典範。

 

【解説詞】

 

作為中國申冬奧形象大使,中國冰球運動員宋安東開始進入大眾視野。2015年,宋安東入選美國紐約島人隊,成為北美職業冰球聯盟近百年曆史上首位中國球員。

 

【同期】中國冰球運動員 宋安東

 

剛開始來的時候,他們也沒見過中國孩子打冰球,他們都不知道中國有人打(冰)球。

 

【同期】美國國家冰球隊副隊長 瑞恩·蘇特

 

我認為宋安東就是“中國冰球界的姚明”。

 

【解説詞】

 

北美職業冰球聯賽,世界頂級冰球賽事。宋安東之前,從未有中國人來到這裡,躋身美國體育的這一傳統領域。

 

【解説詞】

 

從本世紀第二個十年起,美國也開始面臨一個新的現實,那就是中國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持續迅猛發展。

 

【解説詞】

 

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難免發生衝突對抗,這就是西方現實主義理論家們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兩國如何打破這一“魔咒”?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有沒有一條現實可行的路徑呢?

 

【解説詞】

 

2016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在當時許多人看來,這給本已錯綜複雜的中美關係增添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解説詞】

 

正當國際社會揣測新時期中美關係未來走向時,習近平決定應邀赴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

 

【解説詞】

 

美國佛羅裏達州海湖莊園,舉世矚目的首次“習特會”,于2017年4月6日至7日在這裡舉行。

 

【同期】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 包道格

 

習先生和特朗普先生都有很強的個性。

 

【同期】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所長 陸克文

 

雙方面臨兩個重大挑戰:一是雙邊經濟關係特別是貿易問題,二是安全關係問題。

 

【同期】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 包道格

 

習先生更加自信,處理這些事情時遊刃有餘,無論是敏感話題還是不那麼敏感的話題,他都能週旋有度。

 

【同期】中國問題專家 羅伯特·庫恩

 

很明顯,特朗普總統非常喜歡同習主席的這種坦率而深入的交流。

 

【解説詞】

 

兩天時間裏,特朗普幾乎是“全家總動員”,祖孫三代參與接待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

 

【同期】外交部部長助理 秦剛

 

會晤當天的下午,在習主席抵達海湖莊園前半個小時,特朗普總統帶著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早早地來到客廳等候,他還親自檢查客廳的佈置。對不滿意的地方,特朗普總統立即命令工作人員進行調整,他本人甚至親自上手。

 

【解説詞】

 

兩天時間裏,習近平和特朗普進行了7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了建設性基調。雙方宣佈建立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

 

【同期】外交部黨委書記 張業遂

 

習主席説過,雙方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這次會晤實際上是兩國元首的一次戰略溝通,增進了戰略互信,起到了戰略引領的作用。

 

【解説詞】

 

海湖莊園會晤之後,特朗普更是在多個場合表達對習近平的敬重,對會晤成果“十分滿意”。

 

【同期】中國問題專家 羅伯特·庫恩

 

顯然,習主席對特朗普總統産生了影響。

 

【解説詞】

 

相互理解與尊重,往往要以坦誠交流、充分溝通為基礎。

 

【字幕】2014年11月11日 中國北京 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

 

【同期】習近平

 

華山,這是我家鄉的山。

 

【解説詞】

 

道古論今、巧用典故,習近平利用多個場合,以形象的表達,闡釋中國的“和”“合”思想。為習近平做英文翻譯的孫寧能舉出很多例子。

 

【同期】外交部翻譯 孫寧

 

習主席他講了明朝的鄭和的故事,鄭和當時下西洋,率領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但是呢,他去不是要去佔領別人的土地,而是説給別人送去了像絲綢、茶葉,去促進中國和那些國家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

 

【解説詞】

 

5年來,習近平作為中國“首席外交官”,將熱愛和平、謀求共贏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傳遞到世界各地。

 

【解説詞】

 

這幾年,在美國學習和訓練的宋安東,也見證了美國民眾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過程。

 

【解説詞】

 

中美相互依存的現狀、兩國關係的錯綜複雜,也引起了宋安東的研究興趣。如今,他已被美國康奈爾大學錄取,將學習中美關係專業。

 

【同期】中國冰球運動員 宋安東

 

中國和美國現在有很多特別複雜的關係,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解説詞】

 

宋安東和他在美國的冰球夥伴,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很可能成為對手,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一直保持友好情誼。

 

而競爭與合作,也正是中美關係這枚硬幣的兩個面。關鍵在於,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平衡。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美國西雅圖發表演講,對“修昔底德陷阱”論調作出直接回應。

 

【字幕】2015年9月22日 美國西雅圖 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演講

 

【同期】習近平

 

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

 

【解説詞】

 

習近平與特朗普海湖莊園會晤後僅1個月時間,中美雙方宣佈,已就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穫達成10項共識,涉及農業、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2017年6月,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在華盛頓舉行;7月,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舉行。

 

【解説詞】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習近平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為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實現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標注出明確方向。中美之間開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既是兩國人民之福,也是地區與世界之幸。

 

【解説詞】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獅子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這種“醒獅論”在歐洲變得頗有市場。中歐之間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顯得尤為迫切。

 

【解説詞】

 

2014年3月31日,習近平到訪歐盟總部,這是中歐建交以來中國國家元首對歐盟總部的首次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以“橋”為喻,全面闡釋中國對歐政策。

 

【字幕】2014年4月1日 比利時布魯日 歐洲學院演講

 

【同期】習近平

 

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解説詞】

 

高密度、快節奏,11天裏,習近平到訪4個國家、兩個國際組織,出席一場峰會,正式活動總計84場。

 

【同期】外交部部長助理 秦剛

 

習主席每次出訪,日程安排都是異常地繁忙、緊張,往往是多、雙邊活動相互交織,一場連著一場。基本上每天都要有八九場活動。習主席經常是一大早就離開飯店開始活動,晚上很晚才能回到飯店,強度很大。

 

【解説詞】

 

從柏林、巴黎到倫敦,從臨近北極圈的芬蘭赫爾辛基,到愛琴海畔的希臘羅德島……隨著習近平到訪的腳步,中歐關係史新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解説詞】

 

高層交往,提升關係定位,拓展合作空間,對接利益契合點。中德兩國,不再局限于經濟夥伴,更是政治和戰略合作夥伴;中法之間,傳承半個世紀前破冰建交的勇氣,開創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時代;中英關係,開啟通往“黃金時代”的大門,樹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解説詞】

 

作為中歐合作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同時也在穩步推進。從北京到捷克,從塞爾維亞到波蘭,習近平積極推動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關係發展對接,謀求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解説詞】

 

2015年12月25日,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為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同期】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 斯蒂芬·佩裏

 

(一開始)英國、美國和歐洲其他地區有人擔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能試圖取代亞洲開發銀行——亞洲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解説詞】

 

中國倡導成立亞投行,得到英國等歐洲各國紛紛響應。在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中,歐洲國家就有18個,佔比將近1/3。有分析人士説,這是中歐合作共贏的新成果。

 

【字幕】2014年3月27日 法國巴黎 中法建交50週年紀念大會演講

 

【同期】習近平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解説詞】

 

這一中國版“醒獅論”,加深了歐洲對中國的認識與了解。

 

【解説詞】

 

互信不斷增強,合作持續升級。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係發展,對推動國際力量平衡、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戰略性、示範性作用。

 

【解説詞】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周邊對中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儘管周邊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海上爭端、地緣政治新挑戰等仍然存在。

 

【同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鄭永年

 

中國的崛起,周邊國家有的感覺到所謂的受威脅了、不安全了、不確定性了……

 

【解説詞】

 

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明確了解決周邊外交面臨的重大問題的工作思路和實施方案。

 

【解説詞】

 

一直以來,東盟都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

 

【解説詞】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倡議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倡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解説詞】

 

5年來,創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解説詞】

 

中國與許多鄰邦的友好關係,都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東盟重要成員柬埔寨,就是一例。

 

【解説詞】

 

中柬友誼,歷久彌堅。當一方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時,另一方總能秉持公道,為對方提供堅定支持。

 

2016年7月,東盟外長會議上,個別國家企圖將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寫入會議聯合公報,最終因柬埔寨等國仗義執言、強烈反對,未能得逞。

 

【解説詞】

 

英國廣播公司對相關事件進行報道,稱之為“中國外交的一次勝利”。

 

【解説詞】

 

“肝膽相照的好朋友”“情同手足的好鄰居”,在當地主流報紙《柬埔寨之光》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習近平這樣形容中柬友好關係。

 

【解説詞】

 

2016年10月,習近平訪問柬埔寨。迎接中國領導人到訪的,是柬方一系列超高規格禮遇,彰顯出中柬關係的“不一般”。

 

【解説詞】

 

年逾八旬的莫尼列太后,不僅主動提出陪同習近平一起向西哈努克紀念雕像獻花籃,在王宮接待時,還特意請他在西哈努克太皇生前常坐的椅子上就座。這把椅子自西哈努克太皇逝世後就被柬埔寨王室珍藏,再沒有使用過。這回再次啟用,是作為對這位親如家人的貴賓的至高禮遇。

 

【同期】柬埔寨王室研究院院長 克洛·堤達

 

請他(習近平)坐在這把椅子上,在柬埔寨的文化中有兩個含義:一是表達雙方相互思念,彼此銘記;二是祝福這位坐在這把特殊椅子上的尊貴客人長壽安康。

 

【解説詞】

 

訪問期間,在習近平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見證下,中柬雙方共簽署31份合作文件,涉及外交、産能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等多個領域,中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

 

【解説詞】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巴鐵”一詞指代巴基斯坦,意思是巴基斯坦跟中國是“鐵哥們兒”“鐵桿朋友”。

 

【解説詞】

 

2015年4月,習近平將本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選在巴基斯坦。代表團走到哪,哪就是熱情的海洋。

 

【字幕】2015年4月21日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議會演講

 

【同期】習近平

 

中巴建立了全天候友誼,開展了全方位合作。無論國際風雲和兩國國內局勢如何變化,兩國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一貫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這份情誼堪稱獨一無二。

 

【解説詞】

 

習近平在演講中還提到,2014年12月,白沙瓦陸軍公立學校遭遇慘烈恐怖襲擊,141名師生遇難。中國第一時間對恐襲予以最強烈譴責、第一時間提供援助,並專門邀請巴方受傷學生和家屬赴華療養、訪問。巴基斯坦人民再次感受到來自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解説詞】

 

習近平出訪巴基斯坦期間,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中巴關係提升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天候”寓意中巴兩國風雨無阻、永遠同行,這一定位在中國對外關係定位中獨樹一幟,凸顯了中巴友好關係的特殊性、長期性、堅定性。

 

【解説詞】

 

緬甸,同樣是與中國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

 

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在緬甸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優勢,即將取得政權。緬甸政局變化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外界認為,鋻於中國官方同緬甸民盟接觸有限,緬甸新政府上臺,可能會給中緬關係帶來變數。

 

【解説詞】

 

事實上,早在2013年5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就開始邀請緬甸民盟代表團訪華,雙方黨際交流渠道暢通。

 

【同期】緬甸民盟中央執委 南欽推敏

 

這是我們代表民盟第一次受邀到中國,我是代表團的領導,所以我一開始挺擔心。

 

【解説詞】

 

11天的訪華行程,民盟代表團從與緬甸領土相接的雲南,到東南沿海福建,最後來到中國首都北京,他們對中國和中國共産黨人有了全新的了解。

 

【同期】緬甸民盟中央執委 南欽推敏

 

我們有切身體會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對中國的看法和中國的現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解説詞】

 

前期的充分溝通,為中緬更高層面的黨際交流提供了可能。昂山素季後來講,中國共産黨是一個“有溫度的政黨”。

 

【解説詞】

 

應中國共産黨邀請,由昂山素季率領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代表團2015年6月訪華。習近平在北京會見昂山素季,被許多外國媒體稱為“歷史性的會面”。

 

【解説詞】

 

2016年4月,緬甸新政府成立後,出任國務資政的昂山素季決定將中國作為她上任後訪問的第一個東盟之外的國家。有媒體認為,這是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成功。

 

【解説詞】

 

2017年4月,緬甸總統吳廷覺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緬元首共同見證一系列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兩國關係正沿著“好鄰居、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的軌道繼續穩步前行。

 

【解説詞】

 

大盤取厚勢,官子有妙手。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5年來,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留給了周邊,引領中國更加奮發有為推進周邊外交。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同時,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發展成果。

 

【解説詞】

 

今天的非洲已不同往昔。“希望”“發展”“活力”,成為描述這塊大陸新的關鍵詞。充足的勞動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非洲無疑是一片生機勃勃、充滿機遇的土地。

 

【同期】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 法基

 

非洲擁有世界發展所需的許多重要自然資源,還有一點很重要,非洲60%的人口都比較年輕。

 

【解説詞】

 

正因如此,許多國家都希望拓展非洲市場,擴大在非洲的影響力。

 

【解説詞】

 

中國同非洲之間,有著綿長而深厚的兄弟情誼。上世紀70年代,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而中國也在自身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援建坦讚鐵路,樹立起中非友誼的一座豐碑。

 

【解説詞】

 

周平,他的父親曾是當年坦讚鐵路的建設者之一。今天,周平和兒子來到坦桑尼亞,探訪父親工作過的地方。

 

【同期】中鐵二局新運公司工作人員 周平

 

我父親跟我講過,當時他們在修建坦讚鐵路的時候,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這條鐵路基本上是靠肩挑背扛把它修建出來的。

 

【解説詞】

 

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將發展中國家視為外交工作的基礎,而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則是中國外交“基礎中的基礎”。

 

【解説詞】

 

2013年3月24日,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剛剛10天,就來到非洲訪問。

 

【解説詞】

 

次日,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

 

【解説詞】

 

30分鐘演講,30次熱烈掌聲!“真、實、親、誠”,打動非洲兄弟的,正是中國願與非洲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赤誠之心。

 

【解説詞】

 

周平父子如今也在非洲修建鐵路。一家三代,見證中非友好薪火相傳。

 

【解説詞】

 

作為中非合作的一個縮影,鐵路建設似乎註定要承載一種特別的意義。

 

【解説詞】

 

由中國企業承建、從蒙巴薩通往內羅畢的這條蒙內鐵路,所有橋梁式動物通道凈高均在6.5米以上,就連長頸鹿走過時,也不需要低頭。既幫助非洲建成高品質鐵路,又盡全力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中國鐵路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履行他們的莊嚴承諾。

 

【解説詞】

 

蒙內鐵路不僅著眼于路,更帶動發展東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薩港,進而激活整個蒙巴薩經濟特區。這種路、港、區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正是中國對非合作新理念的集中體現。

 

【同期】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 法基

 

非洲所有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是在誠意基礎上共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這種關係能夠滿足非洲發展之需。

 

【解説詞】

 

2015年12月,習近平再次訪非。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非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中非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解説詞】

 

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幫助非洲實現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支持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當前,這“十大合作計劃”正穩步落實。

 

【解説詞】

 

懷著一顆真誠、友好的心,踐行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正確義利觀,中國與非洲的合作正結出纍纍碩果……

 

【解説詞】

 

拉美,另一片美麗富饒的沃土,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地區之一。

 

【解説詞】

 

近年來,中國穩居多數拉美國家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國多年來是拉美能源、礦産品、大豆和食糖等産品的最大進口國。

 

【解説詞】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已3次走進拉美。

 

【解説詞】

 

2014年在巴西舉行的中拉領導人會晤期間,習近平提出構建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倡議構建“1+3+6”合作新框架:一個規劃、三大引擎、六大領域,得到與會領導人一致支持。

 

【解説詞】

 

真真切切的誠意、實實在在的合作,讓拉美國家毫不猶豫地為中國朋友敞開大門。

 

【解説詞】

 

2014年習近平訪問拉美期間,雙方決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宣佈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

 

【解説詞】

 

此前,中國已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等一系列合作架構,而中拉論壇的成立,標誌著由中國倡導成立、主要面向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多邊合作架構實現全球覆蓋。

 

【字幕】2016年1月21日 埃及開羅 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演講

 

【同期】習近平

 

中東是一塊富饒的土地。讓我們感到痛心的是,這裡迄今仍未擺脫戰爭和衝突。中東向何處去?這是世界屢屢提及的“中東之問”。少一些衝突和苦難,多一點安寧和尊嚴,這是中東人民的嚮往。

 

【解説詞】

 

2016年伊始,沙特與伊朗的斷交事件,令世界錯愕。中東亂局之下,大國博弈硝煙味濃。

 

【解説詞】

 

習近平此時前往中東,對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國進行國事訪問,外界“大為驚訝”。習近平是首位同時訪問沙、伊這兩個斷交國的外國領導人,也是伊朗被解除國際制裁後首位到訪的外國元首。

 

【解説詞】

 

分析人士指出,此訪充分展現了中國領導人觀大勢、定大局、謀大事的外交韜略和氣魄,凸顯中國中東外交的獨特優勢和影響力。

 

【解説詞】

 

訪問期間,習近平在阿盟總部發表演講,強調各方要在追求對話和發展的道路上尋找希望,針對“中東之問”提出了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中國方案。

 

【解説詞】

 

2017年春,沙特國王薩勒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等中東地區多國政要接踵來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提升。

 

【解説詞】

 

2017年7月18日,正在中國訪問的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鄭重授予習近平“巴勒斯坦國最高勳章”,感謝他親力親為,為中東和平貢獻智慧與力量。一枚跨越萬里的勳章,寄託著一份深沉由衷的敬意。

 

【解説詞】

 

解決中東和平這道謎題,絕非旦夕之功。敢於直面最棘手的熱點問題,彰顯了中國開放自信的外交風範和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解説詞】

 

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5年來,習近平出訪28次,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實現對不同類型國家元首外交的全覆蓋,引領中國外交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始終保持戰略主動地位。

 

【同期】外交部長 王毅

 

中國外交積極進取,主動作為,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和立體化的戰略佈局。我們已經同9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可以説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解説詞】

 

1955年4月18日早上,印尼萬隆,周恩來、蘇加諾、尼赫魯等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與代表們,沿著這條街道走向獨立大廈,參加世界歷史上首次亞非會議。這就是著名的萬隆會議“歷史性步行”。

 

【解説詞】

 

歷史的時針指向2015年,又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習近平和印尼總統佐科等近100位亞非國家領導人或代表並肩前行,走向獨立大廈,重現當年“歷史性步行”的經典畫面。

 

【解説詞】

 

街邊矗立的石碑上,鐫刻著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時光荏苒,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仍是中國外交的根本遵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智慧之光。

 

【解説詞】

 

獨行快,眾行遠。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對“21世紀國際關係向何處去”這一時代命題給出了中國答案。中國全方位外交佈局實現新拓展,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網更加緊密。

 

面向未來,放眼寰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必將不斷書寫新的篇章,鑄就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