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族”將促進兩岸在融合中實現統一

《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社論《兩岸交流三十年與和平統一3.0版》指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漸進融合的過程,也是一個求同化異的包容與互相了解、磨合融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岸族’將大量出現,不斷縮小與拉近了兩岸同胞的生活形態與心理距離。這無疑將最大程度地減少兩岸的差異,在融合中實現統一。”

 

文章摘錄如下:

 

今年是兩岸交流開啟三十年。轉眼之間,歷史的巨輪駛過兩岸關係的崇山峻嶺,經歷了重重雄關險隘。兩岸由完全隔絕、互不往來,到現在實現全面三通,兩岸人員往來年均近千萬人次,十分頻密,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交流、實習,尋找發展機會。兩岸經貿從零起步,三十年來已經高達上萬億美元,大陸成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兩岸的官方、半官方交流往來也非常熱絡,兩岸兩會簽署了20余項有關經濟社會民生的合作協議,兩岸最高領導人實現了會面商談。總體來看,兩岸關係在過去的三十年可謂發展迅速,大陸的和平統一、和平發展政策取得了豐碩成果,使兩岸民眾享受到和平發展的福祉。

 

但不可回避的是,由於兩岸關係始終受到島內小環境和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兩岸關係的發展並不如人們期望的那般順利。在國際層面,美日等外部勢力不願看到中國的快速崛起,他們千方百計地試圖遏制中國。台灣由於身處東亞地緣政治的核心地區,作為第一島鏈的戰略樞紐,美日自然不會放棄。美國對台灣與大陸的交往劃下紅線,令台灣當局對消除兩岸政治對立、達成和平協議畏縮不前。而日本則是在島內暗中興風作浪,挑動族群衝突,營造“反中、抗中”的輿論氛圍,煽動“台獨”。在島內,由於受到國際大環境影響,明裏暗裏的“台獨”勢力利用民主化潮流,挑動民眾清算國民黨過去在島內實行的獨裁統治,借機奪取執政權、實現漸進“台獨”的目的。而國民黨則一方面開啟兩岸交流,一方面又受到國際環境制約和冷戰思維影響,不願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實現統一,只希望通過兩岸交流獲取經濟利益,導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停滯不前。而這種停滯,現在更由於島內“台獨”勢力的上臺,破壞了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致使兩岸官方、半官方往來全面冰封,兩岸關係再度陷入衝突、對抗的泥淖中。正是在這種內外環境的影響、塑造下,近年來,島內民眾、特別是在青年一代中出現台灣主體意識高漲,中國認同不斷降低的趨勢。這種兩岸共同認同折斷的危害,嚴重危及和平統一進程。

 

如何破解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困境,使兩岸關係沿著和平統一的正確軌道前行,切實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成為擺在大陸面前的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台灣問題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戰略息息相關,受到習近平的高度關注。自中共十八大後,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對臺思想論述: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共圓中國夢等。去年以來,他又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提出了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論述。

 

“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個重要論述,可以説是和平統一理論的3.0版。這是繼大陸第二代領導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1.0版本,到新世紀初第四代領導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論述的2.0版本之後,在統一理論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與創新,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者王英津總結到:如果説,“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和“兩岸心靈契合”是四個標識性概念,那麼,“兩岸融合發展”則是一個標誌性概念。它標誌著習近平對國家統一路徑的認識日益深化,標誌著習近平對臺思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而資深台灣問題專家李逸舟更認為,“這是中共對臺戰略的一次質的飛躍,標誌著和平統一理論體系建構合龍並臻于成熟,明確了兩岸在發展中融合、在融合中統一的道路與方向,實現了規律性與目的性的高度自洽,實現了國家整體戰略與對臺戰略的高度契合,成為兩岸關係與對臺工作的基本指標。”

 

歸納習近平提出的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論述,可以發現,其核心是以我為主,以發展的觀念為指導思路,以融合性思維為思想基礎,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依歸,以切實推進兩岸融合、在融合中實現統一為目標及方向。

 

在這個論述中,首先體現的是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的主導責任。正如習近平指出的,“從根本上説,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措施做好台灣工作。”這一思想,與鄧小平當年“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論斷一脈相承。這種積極主動的作為,體現了大陸更加自信,不等不靠,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工作作風,將和平統一的主導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大陸的發展進步既是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也是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雄厚物質基礎和可靠保障。

 

其次,以發展的眼光和思路促進和平統一,這是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核心動力。發展的理念和方法,是大陸解決一切困難矛盾、疑難雜症的最主要的思路和方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共領導人無不強調把持這個核心理念和思路的重要性,習近平也不例外。他曾多次、反復地講過,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這個思路的産物。總體而言,發展的思路,就是前瞻的思路;就是不斷創造條件解決矛盾、處理難題的思路。發展的要點,在於創造新的生産力,在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於能夠求新求變,順應時代和社會的不斷進步。

 

第三,以融合性思維為思想基礎,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依歸,以促進兩岸融合、在融合中實現統一為方向和目標。“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思想基礎建基於融合性思維之上,包容求同,在以往單純的“經濟融合”基礎上,擴展到社會各領域的融合,使兩岸的經濟與社會有機地融合起來。這種融合,彌補了過去單純談經貿交流合作的利益交換模式,明確了兩岸和平發展的統一指向,破除了以往台灣當局對和平發展的歧義式解讀。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大陸方面主動釋出眾多有利於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大陸發展、創業的政策,如台灣同胞的醫療、就業、社會保障待遇等,使原本計劃在兩岸統一後實施的“統一紅利”提前落實,讓台灣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統一的好處,不再對統一“無感”。

 

總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漸進融合的過程,也是一個求同化異的包容與互相了解、磨合融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岸族”將大量出現,不斷縮小與拉近了兩岸同胞的生活形態與心理距離。這無疑將最大程度地減少兩岸的差異,在融合中實現統一。

 

這樣的統一,相信一定是“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心靈契合”式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