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説中國話 台灣卻在“去中國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9-07 10:53:45 | 來源: 海外網 |
資料圖:島內反對“去中國化”
“牧笛橫吹,黃酒小菜又幾碟;夕陽余暉,如你的羞怯似醉……”這首周傑倫演唱、方文山作詞的《蘭亭序》頗具“中國風”,深受眾多歌迷的喜愛。不過,這喜愛歸喜愛,這歌詞將來年輕人能不能看得懂,已經成為台灣國學專家、中文系教授與高中語文老師的一種憂慮了。在筆者看來,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在台灣最近的課程改革中,有人提議要大幅降低文言文在語文課本中的比重,理由竟是“被古文消磨意志”。
文言文惹誰了
也許是因為爭議太大,臺“教育部”原本定於8月27日對高中語文課綱的審議延至9月10日。這其中最受關注的正是文言文在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比重。
那麼,這一爭議因何而起?
原來,早在2年多以前,台灣“國家教研院”就委託60多位中文教授和語文老師擬定教案,“國文”學科中心還向500多名高中“國文”教師發問卷,最終選擇了20篇經典古文篇目擬進入高中語文新課綱。
可是,就在此時,臺“教育部”課審會的高中分組卻提出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意見:一方面,他們將每學期文言文學習的比重從45%到55%下降為30%,篇目也由20篇降為10篇或15篇,其中像諸葛亮的《出師表》、屈原的《漁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韓愈的《師説》等流傳千年的名篇都不再入選。
內容本身讓人搖頭,程式上也充滿瑕疵。與“國家研究院”委請專業人士不同,課審會小組所找的6位委員都不是中文專業,同時一週內用一份連媒體也不知的問卷,由500網民決定新選文名單,且投票者中“國文”老師僅佔五分之一,被外界質疑為“黑箱作業”。
針對課審會小組的建議,中文教授和專家們再也坐不住了。前不久,包括“中央研究院”7位“院士”和研究員、13位大學教授以《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呼籲謹慎審議課綱》為題,在臉譜上聯合發表聲明;白先勇、余光中等也先後發聲,表達語文課綱審議要尊重專業,不能淪為實現臺當局“去中國化”的工具,政治不應當介入語文教育。截止目前,已有萬餘人參與聯署,抗議新課綱。
戕害下一代
“學古文很無聊,要背拗口的原文和各種生僻的注解”“唐宋八大家不過是‘造神’造出來的”……這些聽起來有些荒唐的理由都出自參與課審會的學生代表之口。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正是此前“反課綱”運動的核心成員。
古文拗口難學恐怕只是降低課本中文言文比重的藉口,實質上是一種推行“文化台獨”的手段。這一點從“網絡投票”入選的文章中就可見端倪:比如這其中許多都是迎合“台灣主體意識”的作品,也有日本人中村櫻溪之作的《七星墩山蹈雪記》,甚至有一篇台灣本土創作的文言文包含歧視當地少數民族的話語。可以説,為了實現意識形態上的“去中國化”,民進黨當局不惜自毀下一代的語言根本,這已經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
事實上,自民進黨上臺以來,雖然表面上虛與委蛇地説著“維持兩岸現狀”,但事實上又搞出很多“去中國化”、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小動作。取消遙祭黃帝陵、“去孔”、“去孫”、廢除“課綱微調”、不再在高中單獨教授中國史、推行國語多元化,如今則向課本中的文言文開刀,可見民進黨開足了馬力,要把中華文化的根在台灣徹底斬斷,讓台灣的下一代不再記得自己是炎黃子孫,只曉得“古今臺外”。
台灣將受傷害
從情感上來説,大砍文言文、搞“文化台獨”的舉措會擴大兩岸同胞之間的情感裂痕,減少台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而從理性功利的角度來説,這些做法也會傷及台灣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影響台灣青年的競爭力。
隨著中國大陸在全球影響力的日漸增強,世界各地對中華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漢學”“中國學”在許多西方國家都成為“顯學”,學習漢語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有時候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都會説:“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而作為東亞文化圈內的日本、韓國,學習、運用古漢語的比例更高,不論是演講還是報道都會時常引用“四書五經”的內容。
而台灣地區在過去幾十年來保留、傳承中華文化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貢獻,不論是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家,還是普通人背誦引用經典古語的能力,或是以“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的道路,都曾讓中國大陸的同胞及海外華僑華人感嘆,台灣是有著濃郁中國味的地方。
而這種濃郁的中華文化氛圍其實就是台灣軟實力的體現,是台灣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優勢。但是,如今民進黨當局卻要“自毀長城”,淡化中華文化在台灣的氛圍,削弱台灣年輕人掌握傳統語言文化的能力,這種做法無異於“文化自殺”。
中華文化這筆老祖宗留下的財富,台灣要是丟掉了,只會後悔莫及。(文/桃花島主)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