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這半年,外媒如此看

從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雄縣、容城、安新設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開始,這個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新區的發展動態持續成為外媒鎂光燈下的焦點。

 

據統計,自4月1日以來,國(境)外媒體有關雄安新區總報道數3072篇,其中在4月份外媒對雄安新區的關注尤為密集,之後熱度雖有所下降,但關注程度仍然不減。

 

從BBC文章《中國宣佈的雄安新區是怎麼一回事?》、華爾街日報網站小視頻介紹《雄安新區:即將拔地而起的中國下一個超級都市》到路透社《雄安是體制機制創新高地 而非炒房淘金的地方》,再到《金融時報》文章《雄安新區能從美國三角研究園學什麼?》等,外媒從初步認知雄安新區到解析雄安新區,再到為雄安新區建設建言獻策。圍繞雄安新區,相關深度分析類文章不斷增多,雄安新區受到多角度、全方位解讀。可以説,雄安新區日益成為外媒觀察中國改革、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外媒對“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也有了基本共識。

 

雄安這半年,外媒如此看

國(境)外媒體有關“雄安新區”報道量

 

雄安,開啟城市發展“新篇章”

 

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建成國際一流的綠色、現代、智慧城市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可以説,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尊重城市建設規律、探索新型城市發展模式及解決“大城市病”的關鍵一招。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的報道認為,雄安新區或將會提供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公眾對這一“綠色”和“智慧”城市抱有很高的期望。雄安新區可能會成為一個高科技中心以及智慧城市規劃的“實驗室”。

 

英國《經濟學人》報道稱,雄安新區將開啟中國城市發展的新篇章,未來或將成為一座環境清潔、交通便利和高科技産業集聚的模範城市,並且為中國存在的諸如過度擁擠、污染、盲目擴張等“城市病”提供解決方案。英國路透社相關文章認為,“綠色”是雄安新區發展的關鍵詞。通過雄安新區的建設有助於進一步確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有助於推進京津冀地區霧霾治理工作。俄羅斯中國問題專家科羅斯基科夫在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撰寫的評論中指出,重點強調建設綠色城市並非偶然。雄安新區交通便利,氣候條件適宜,建設好它對防控華北地區霧霾大有意義。

 

雄安新區不會簡單複製深圳和浦東,而是要開創國家新區和城市發展的全新模式,這也是新區“新”字的要義之一。英國《衛報》報道説,雄安新區的發展將會講述一個未來新城市的故事,而非中國過去城市發展的複製品。德國《每日鏡報》報道稱,雄安新區可能像深圳和上海浦東新區那樣,作為探索城市新發展模式的一個範例,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繁榮。未來雄安取得的成功經驗,也可成為西方國家城市升級發展的研究案例。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雄安新區如果成功了,就會有“複製”功能,用來解決中國其他大城市的“大城市化”所帶來的弊端。

 

雄安,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

 

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另一方面,新區之“新”還在於“以新破局”,構建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也為中國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稱,雄安新區將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時也是協調京津冀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改善環境、提高公共服務的更大戰略的一部分。雄安新區將成為像上海浦東新區和深圳經濟特區那樣具有競爭力的區域,並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彭博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作為中國的“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是探索人口稠密地區優化發展的新模式示範項目,可以幫助重組京津冀地區的城市佈局,並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中心。

 

雄安這半年,外媒如此看

外媒有關“雄安”報道詞頻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提供)

 

印度報業托拉斯網站報道説,設立雄安新區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同時也旨在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幫助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中國希望將該地區發展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的報道認為,雄安新區這片經濟活力帶將尋求催生出京津冀地區甚至更大範圍內的發展活力。

 

雄安,打造創新增長“新引擎”

 

雄安新區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於著力發展高端高新産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增長新動能。雄安新區絕非傳統工業和房地産主導的集聚區,創新驅動將是雄安新區發展基點。

 

法國《解放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未來雄安新區作為綠色城市的創新中心,將專注于發展高科技産業,而不是位於生産鏈下端的小規模製造業,並有潛力成為中國北方經濟發展的增長引擎。

 

美國彭博社的報道認為,雄安新區的設立體現了中國推動經濟向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雄心。雄安新區將發展成為擁有眾多企業公司、大學、世界一流的交通和商業基礎設施的嶄新的新技術和創新樞紐。

 

印度《印度教徒報》報道指出,雄安將成為中國著名新區中的新典範,是中國快速發展以及向現代經濟轉型的關鍵。報道援引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説,雄安新區未來將包括高新技術産業集群、新的大學、學校等,預計每年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增加0.4個百分點。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報道説,由於雄安新區規劃中對“創新”的重視,一些分析人士甚至將其稱為新的“矽谷”。雄安新區將在中國向高科技製造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地區的發展可為中國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範例。

 

新區的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台灣《聯合報》報道稱,9月份,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80位海外高層次人才走進雄安新區,尋找自己與雄安新區未來發展的契合點。美中國際商務高級研究院院長夏善晨表示,海外人士尤其是華僑華人對雄安新區很關注,想了解雄安新區最新進展以及未來的格局。

 

雄安新區之“新”,關鍵在改革,要義是創新。瑞士《日內瓦論壇報》報道稱,雄安新區將成為中國改革發展實驗田,也將是中國改革和創新發展模式的核心體現。(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