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臺當局説好的對陸配的善意呢

台灣當局説好要“善待”陸配,卻説一套做一套。今年3月指控丈夫已離世的陸配“佔用臺軍單身退員宿舍”,要求臺當局“國防部”處理。“國防部”下達通牒,要求這些陸配在年底前遷離。如此的“善意”,不僅讓人們看到了民進黨當局的虛偽嘴臉和惡意言行,更讓台灣民眾感受了民進黨執政一年多以來種種不人道、無良知、盡冷血的行徑。國民黨民意代表直呼“實在是太不人道”。

 

的確,民進黨當局對待照顧老兵的陸配的“不人道”,既是讓“善意”變“惡意”,又是“去中”的“黑手”,口頭上的誓言儼然已經被現實打臉。難道讓這些陸配淪落街頭,民進黨當局的良知和良心不會自責嗎?

 

民進黨當局曾提出,希望放寬大陸配偶家屬來臺短期探視規定,放寬陸配三親等內親屬(血親及姻親)來臺短期探親,並降低申請門檻。可是,這種政治秀的表演,並不能掩飾台灣歷來歧視陸生、陸資、陸配、陸客的傷人傷心的種種行為,註定“外省人”轉變為“自家人”依舊在路上,讓人等待的心靈一次一次感到冰冷,使希望的渴求一回一回欲哭無淚。

 

陸配的處境,讓人心酸。在台灣的陸配,承受著移民、文化適應以及懷孕生産等壓力和挑戰,和島內媒體及政治人物對陸配“污名化”的指責,使陸配群體在台灣社會更加邊緣化。既然陸配嫁給了台灣民眾,那麼這些“台灣媳婦”或是“台灣人母親”,當然是台灣的“家人”,不可能是“外人”,更不會是“敵人”。儘管如此,綠營人士還是會持特定立場,如打壓陸配的正當權益及訴求,並擔心陸配政治參與度的提升會危及他們的選票基礎。從30萬陸配的人數來看,截至2016年6月底,取得台灣身份證的陸配為128253人。陸配沒有台灣身份證,就業、離異時財産獲得、子女監護權爭取等方面處於弱勢地位。就像台灣當局此次提出關心陸配的舉措,陸配要等六年才能取得台灣身份證,比外配要多兩年。陸配在臺遭遇歧視性待遇,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且長期得不到解決,這可不是一家人、一家親的所作所為。而台灣當局説一套做一套,言出卻未行。在台灣生活的30多萬陸配面對歧視與不公,他們的權益並不是如台灣當局所説的那樣得到了維護和尊重。所以,陸配的血淚史更是爭取公平、正義、權利的奮鬥路。

 

陸生的境況,也讓人心寒。從2011年國民黨當局開放陸生入島求學開始,陸生納保議題始終在“文字”上做文章,用“口號”來兌諾言。民進黨從開始對陸生納入健保一路反對到底,完全不顧陸生看病難、看病貴的艱難,也完全把“公平”“人權”拋到了腦後。雖然蔡英文拍板決定在臺就讀的陸生可納入全民健保,但需比照“僑生”、外生,全額自付保費。這分明是“打假球”釋放“假善意”。還有,多年來在台灣讀書學習的陸生,因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待遇,學費比本地生高出三四倍,而且畢業後不能留在台灣實習,必須立即離臺返回。同時,台灣還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所謂“台灣安全”領域的專業,對陸生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的“三限六不”政策,對陸生的學習、生活製造重重障礙。口頭上的虛偽和假意,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舊恨新疤,傷人傷心。

 

陸資的遭遇,同樣讓人心痛。由於民進黨當局堅持“逢中必反”,處處以意識形態看待陸資,尤其是採取“設限、嚴管、打壓”兩岸經貿合作的策略,致使兩岸經貿受阻,互利合作受限,熱絡關係受冷,並以“紅色産業鏈”為藉口阻擋陸資入島,比如否決大陸立訊公司以38.7億元新台幣入股台灣美律公司,和否決大陸三安公司入股台灣環宇公司投資,等等,不一而論。其實,台灣當局的橫加阻攔無非就是想“要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以行政嚴管的手段不讓陸資在台灣投資辦廠。這種令人心痛的做法,非但沒有達到政治目的,反倒讓臺商臺企台資放棄台灣,選擇“西進”登陸發展創業。商務部臺港澳司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至3月,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691個,實際使用台資金額5.9億美元,臺股上市櫃公司在陸投資事業,去年獲利總額達2869億台幣,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而台灣當局卻號召“力抗中國”,這分明是與第一大貿易夥伴、全球最大市場作對,這種敵視政策堅持多久,島內經濟的慘狀寒冬就會有多長。正如臺商們所言,此番“閉島鎖關”的做法,坑苦了台灣,害慘了民眾。當世界都在敞開雙臂歡迎大陸投資之時,唯獨台灣將陸資“拒之門外”,不顧台灣經濟發展和島內民眾福祉,如此“禮遇”陸資,真讓人心痛。

 

陸客的悲劇,更加令人心碎。臺當局陸委會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4月,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總人數為610524人,較去年同期下降50.2%。其中,團客總人數為267447人,年減61.0%;個人遊旅客總人數則為343077人,年減36.3%。陸客赴臺遊驟降,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破壞了兩岸和平發展現狀是主要原因。然而,去年的火燒車事件,讓陸客赴臺意願降到了冰點,對於每年都給台灣“送錢”的陸客來説,乘坐這種沒有安全可言的拼裝車,如同“送命”。如此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之下,致使陸客赴臺屢屢出事,讓赴臺遊變成了“舍命遊”。每次的事故拋出客觀因素,從主觀上來講,台灣的“愧”有多大,對陸客的傷害就有多大。還有,民進黨當局口頭上歡迎陸客,背後卻縱容政客和媒體對陸客説三道四,信口雌黃,認為“陸客素質差”“沒有陸客的空氣好”等等,對在天災人禍中逝去的陸客缺少基本的生命尊重全是冷血歧視,陸客的悲劇,怎能不讓心碎呢?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兩岸本來就是一家親,一家人。臺當局這種不把陸配當自家人卻像敵人的言行,著實令人心寒。在兩岸一家親氛圍的當下,臺當局應當摘下這副看待陸配的有色眼鏡了,放下歧視,改掉冷漠,多做些增進家人情懷、深化家人情感的好事善事,對台灣來説不好嗎?(中國台灣網網友:賈永輝)(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