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盛讚大陸移動支付:台灣民眾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

臺媒盛讚大陸移動支付:台灣民眾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

 

大陸游客乘坐台北觀光大巴,使用手機支付採買紀念商品。(圖片取自臺媒)

 

台灣《旺報》今天發文盛讚大陸移動支付指出,大陸兩大移動支付系統,支付寶出現得比較早,市佔率仍贏過微信支付,但在使用上來講,微信因其方便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現在許多台灣人都使用大陸的移動支付,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中。

 

文章説,常上大陸網站網購的林小姐就指出,赴日本旅遊的無線上網卡,“大陸賣得比台灣便宜很多”,她們一群喜歡到日本自助遊的女生,都是通過她表姐上網購買,原因無他,“因為表姐有支付寶啊。”

 

林小姐的表姐在兩岸來來去去,支付寶跟微信支付都有申辦,她指出:“支付寶在計算機上購物付款很方便,畢竟這是為了淘寶購物而設計出來的;微信則是零碎的小金額購物最方便。”

 

文章指出,簡單來講,微信是從社交軟體衍生的産物,特別是在“發紅包”的功能開發出來以後,增添一種“小賭怡情或者撿到小錢的樂趣”。在外頭吃飯時,如果老闆真的不接收電子支付,也可以馬上互加好友,再把錢打過去,微信支付非常的方便。

 

至於支付寶,則不必像微信需綁定大陸手機,在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都可以使用,一般購物者通常當做網購的專屬付款賬戶。

 

文章舉例,臺商劉先生常住廈門,他的大陸手機在回台灣時依舊開著,隨時可以接聽大陸來電。更重要的是,手機上的微信支付在台灣愈來愈好用,他發現到,台灣本土的電子支付系統還未成熟,但商家都接受微信支付,外出購物,“掃一掃就能付帳”。

 

也因為微信支付太方便,劉先生的兒子有回下樓購物,懶得回房間拿錢,順手把桌上的手機摸走,就用老爸的手機買了些東西上來。劉先生才知道,微信支付的密碼早被兒子破解了。(中國台灣網10月10日訊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