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三十年啟示與前瞻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10-18 16:10:0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由全國台灣研究會舉辦的“兩岸交流三十年啟示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中國台灣網 李傑 攝)
17日上午,由全國台灣研究會舉辦的“兩岸交流三十年啟示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研究機構及高校的40多位專家學者薈萃一堂,圍繞會議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錶示,30年來兩岸政治關係的重大突破和進展,解決了兩岸交流中的許多重大疑難問題,但“台獨”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從而導致兩岸關係呈現出螺旋式的發展。
周志懷指出,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大陸現階段對臺工作重心,即使民進黨上臺執政,大陸的決心也始終如一,並會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總體來看,大陸的政策措施越來越細、越來越實,越來越接地氣,有助於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推動兩岸社會融合。兩岸統一的基礎和條件不斷地厚實,統一的大勢更加明顯。
“統一不僅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過程,現在的兩岸交流,就是統一進程的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表示,兩岸民間交流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原動力,我們需對民間交流的重要性和深遠影響有高度重視,要從爭取台灣民心、爭取為中國統一創造條件這樣的戰略高度去思考推進兩岸民間交流。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認為,兩岸交流本質的人民主體性在日益顯現,兩岸關係中民眾間交流的特徵明顯,交流成果為兩岸民眾所享有,這是兩岸交流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兩岸交流的發展態勢不可阻擋,更不可逆轉。要充分把握兩岸交流發展大勢,堅持以民為本,服務民眾,為民謀利。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指出,大陸越來越成為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以最重要的兩岸經濟交流為例,大陸已從過去的被動方、受惠方變成主動方、施惠方。隨著大陸實力不斷增強,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強。而台灣面對大陸崛起的進程仍將經歷一段心理調試期。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鵬指出,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已清晰呈現“形勢比人強”的局面,表現為一個中國原則不可撼動、兩岸交流不可逆轉、“台獨”無法實現、兩岸統一大勢所趨。在此基本格局下,大陸處理涉臺問題時開始展現更多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提出“潛實力”的概念,他認為,兩岸有識之士應共同認識、開發與經營中國大陸的潛實力,使得台灣的青年學者、青年學生都從融合中,看到未來全球化下新的中國、統一的中國中,自己的參與和貢獻,才能徹底翻轉“台獨”的偏見。
台灣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執行長胡瑞舟認為,兩岸30年前開啟了交流往來對話的道路,也鋪墊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未來兩岸可以參考借鑒古今中外的智慧、方法和案例,化解猜疑及誤判。
此次研討會還與第九屆“台灣研究優秀成果獎”頒獎式合併舉行。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主持了頒獎式,她宣佈今年共有16位學者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全國臺研會自2008年開始舉辦這一評獎活動,進一步調動了大陸涉臺研究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專業研究人員的成長,推動了台灣問題研究的繁榮與發展,這項評獎活動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認可與支持,已經成為大陸對臺研究的著名品牌。(中國台灣網10月17日合肥訊 記者 李傑)
第九屆“台灣研究優秀成果獎”頒獎式。(中國台灣網 李傑 攝)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發言。(中國台灣網 李傑 攝)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