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分享“中國方案”,全世界都在看!

民生成績獲國際稱讚,外國記者尋“發展密碼”。

 

在國際輿論場,中國的“十九大時間”仍在持續。21日,中國發改委官員“為世界提供了一種中國方案,供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借鑒”的發言,引來外媒思索“中國方案”對其他渴望發展的國家的意義。

 

22日,五大部門的負責人就各類民生話題直面媒體,他們透露出的信息及對未來的規劃和展望,凸顯這些年來中國在解決和改善民生問題上的努力與決心。

 

其實,從一系列數據看,中國取得的民生成績已然贏得國際喝彩,這也是“中國方案”出現並受矚目的原因所在。“中國在世界上變得如此重要,因此十九大不僅僅是中國人的”,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接受環環(ID:huanqiu-com)採訪時如是説。

 

的確,此次中共十九大,不僅西方主流媒體記者踴躍參與,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媒體人也多了很多,他們大多抱著“尋找中國成功發展的密碼”的希望而來,而中國顯然樂意分享。

 

五部長一齊就“民生”發聲

 

“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不光要住有所居,而且要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環境裏,也就是要建成美麗中國”……

 

以上是22日的記者會上,當一名新加坡媒體記者問到2049年中國教育、住房等具體領域會怎樣時,相關官員的部分回答。環環注意到,這個問題提出後吸引了許多在座媒體人的目光。台灣“中央社”描述稱,當時台下頓時議論紛紛,幾名官員也露出笑容。

 

這是一場“聯席”記者會,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國家衛生計生委的負責人,分別介紹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的情況。

 

在記者會上,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提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他的話被新加坡《聯合早報》重點提煉。此外,人社部部長尹蔚民稱中國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民政部部長黃樹賢表示2016年用於社會救助的資金已提高到2500億元,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等,都受到媒體特別關注。

 

十九大分享“中國方案”,全世界都在看!

住建部部長王蒙徽

 

“中國,5年,創造6500萬個工作機會”,印度《經濟時報》22日用了這樣一個標題。德國新聞電視臺稱,今年9月中國失業率下降到3.95%,今年前9個月創造了1097萬個工作崗位……有關數字與發達國家相比也處於領先地位。

 

“5位部長所介紹的都是社會工程,它們在很多方面證明過去5年確實成果顯著。無論是教育、社保,還是就業,都做得非常好。教育領域的成績尤其可觀,5年來,教育明顯向西部地區傾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22日對環環説,正是因為有這些成就,才使得減貧工作、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流動性得到保障。

 

當然,挑戰依然嚴峻。“大陸改善民生,官員坦言難啃硬骨頭多”,“中央社”22日稱,中國大陸積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改善民生是重要一環。相關部門負責人坦言,在教育、醫療服務和養老保險層面都存在難啃的“硬骨頭”,比如學齡前兒童“入園難”“入園貴”,醫療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等。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22日接受環環採訪時説,記者會上透露的很多民生政策都向貧困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在習總書記把平衡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後,各地會更加注意。

 

丁一凡説,中國的民生工程非常多,習總書記不斷強調不忘初心,就是要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不讓任何人掉隊。在民生問題上,這充分體現出我們的發展是讓所有人都受益的發展。

 

“採訪十九大,採集‘中國方案’”

 

中國發展的外溢效應明顯。“中國探索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的,為世界提供了一種中國方案,供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借鑒。有的發展中國家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收入國家邁進,可以作為一種借鑒。”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的這段話引起中外媒體關注。

 

在這場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介紹説,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的大背景下,過去4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2%, 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去年的74萬億元,“就業和脫貧兩大關乎民生福祉的指標尤為亮眼”。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領導人一定能夠讓國家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民眾,不斷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哈薩克斯坦—德國大學國際問題專家伊戈裏·伊萬諾夫對環環表示,儘管中國領導人稱中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如果以教育品質、工廠數量、科技水準、信息技術及國際影響力等為標準,中國已躋身最現代化的國家行列,稱得上是富強的國家。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2日稱,中國的成功故事令渴望發展的國家深感興趣。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中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對於中國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巴基斯坦記者穆罕默德·阿斯加爾“完全贊同”。他對環環説,巴基斯坦就是在模倣中國發展與繁榮的方式。在“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巴基斯坦正在建設電廠、道路、大壩等基礎設施,還在建設自由經濟區,這些對人民生活有重要意義。

 

十九大分享“中國方案”,全世界都在看!

 

埃及社會黨總書記艾哈邁德·巴哈丁·沙阿班告訴環環,30多年來中國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他説,中國各級官員經常深入貧困地區,掌握第一手信息。這一寶貴經驗值得世界各國,特別是非洲國家認真學習和借鑒。

 

有分析稱,縱觀歷屆中共黨代會,赴北京採訪的外國記者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不僅西方媒體爭先恐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派出的記者也越來越多,顯示中國故事、中國能量、中國方案、中國機會的牽引力越來越強。

 

“採訪十九大,採集‘中國方案’。”香港《文匯報》22日刊發其記者發自北京的報道稱,不少外國記者是抱著“尋找中國成功發展密碼”的想法來的。一名牙買加記者一邊從口袋裏掏中國品牌手機,一邊説:“當你在生活中越來越多接觸到來自中國的産品和中國人,而它又那麼遙遠,定會對它産生濃厚興趣。”

 

“中國的發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少見的大規模高速發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對環環説,中國現在正在不斷向上提升,這種往上提升的能力,比如高度重視環境問題,個體的發展及幸福感問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是中國社會管理、發展的很多具體細節,也是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可以借鑒的。

 

中國“藥方”,西方需要嗎?

 

連日來,中共十九大吸引諸多外媒關注。為了解中國民情,英國廣播公司(BBC)中國事務總編輯凱瑞特意乘北京地鐵走了一遭。他在21日的文章中稱,當地鐵駛入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廣場下方的路段時,大多數人告訴他,他們讚賞上面的所作所為,很高興聽到領導人講打“老虎”“蒼蠅”和“狐狸”的行動會繼續;十九大報告中“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説法也被點讚。

 

“回想當年,這條地鐵還停留在設計紙上的時候,莫斯科是社會主義世界的大哥,派出地鐵工程師教北京小弟怎麼做……但歷史已經翻篇。”凱瑞慨嘆道,北京地鐵未來還有更大野心,這種信心和野心代表了這座城市的當下,“從人民大會堂到地鐵車廂,我感受到了這種氣氛。”

 

香港“東網”評論稱,雖然仍有不少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共,但一些報道風格已開始轉變。難民危機、福利危機、穩定危機讓西方主流媒體失去往日的道德高地,而中國在實現騰飛奇跡的同時,又實現社會穩定這個“第二奇跡”,現實的對比讓不少西方媒體開始思索中共執政興國的秘密,並從中尋找破解西方制度衰弱的“藥方”。

 

十九大分享“中國方案”,全世界都在看!

10月22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位外國記者在抓拍精彩鏡頭。

 

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的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告訴環環,中國對民生問題的重視程度,是很多沒有去過中國的西方民眾難以體會到的。比如中國公立醫療體系需要服務的國民人數是西方難以想像的,如何保證生活在偏遠山區的人們健康,也是中國政府一直以來投入很大心力的領域。

 

馬丁·雅克認為,嚴格來講,中國一直到最近三四十年來,才與世界密切接觸,這一事實使其更習慣通過自身角度來觀察其他國家的作用。中國的發展經驗也值得西方學習。在就業上,中國鼓勵每一個人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崗位,積極尋找新的市場機會,積極尋求先進技術帶來的發展空間,這些都是西方國家,尤其那些向來指望用養老金、失業金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國家,所需要參考的地方。

 

在張頤武看來,對發達國家來説,中國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個不同發展方向、發展路徑的參照,這對它們來説同樣有啟發意義,説明人類發展的路徑是豐富的。

 

他説,用“中國方案”而非“中國模式”,是因為“方案”兼顧了方方面面,就是説各個國家可以根據中國的經驗,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這説明我們目前對自身的發展經驗和路徑的定位很清晰,很理性,很具有科學性。”他認為,到2050年,中國的發展模式就更加清晰了,將更好地為世界所了解。(韓曉明 周翰博 紀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