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根本問題未解 台灣“人才危機”將更加嚴重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11-24 15:57:0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近年來台灣人才外流嚴重,勢將阻礙台灣整體發展。(圖片來源:網絡)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日前公佈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在人才外流、吸引外來人才、將留才列為優先事項等項目,評比都排在後段班。台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近年來台灣人才外流嚴重,勢將阻礙台灣整體發展。如果人才外流的根本問題無法解決,台灣只能繼續眼睜睜的看著台灣子弟“楚材晉用”。
社論摘編如下: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日前公佈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在人才外流、吸引外來人才、將留才列為優先事項等項目,評比都排在後段班。人才是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與支柱,近年來台灣人才外流嚴重,勢將阻礙台灣整體發展。如果人才外流的根本問題無法解決,台灣只能繼續眼睜睜的看著台灣子弟“楚材晉用”。
人才對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以“O環理論”為例,當一個高素質人力與一個高素質人力匹配、一個低素質人力與一個低素質人力匹配時,其生産力大於四個不分素質高低的人力混合匹配。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素質人力可能跨地區移動,以尋求與高素質人力匹配,一方面可以增加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自己的薪酬。
另外,當人才可以自由跨地區移動時,本地區固然可以引進低薪勞工,但高素質人力也將移往薪酬更高的地區。美國經濟學者葛羅格和韓森針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地區所作的調查,證實較高學歷的人才出走機率較大、出走的人才傾向到專業人才報酬較高的地區。
根據臺當局“主計總處”公佈的資料顯示,2005年台灣子弟到海外工作的人數為34萬人,2009年卻飆到66.2萬人。馬英九執政時期提出育才、留才、攬才方案,人才外流趨緩,但2015年仍上升到72.4萬人。導致人才外流的原因頗多,薪資往往是最先被注意到的問題。
台灣薪資成長緩慢不僅出現在藍領階級,高階人力的薪資也成長緩慢。若與其他鄰近經濟體比較,根據跨地區人力資訊機構韋萊韜悅的亞太薪資調查,台灣中高階管理人才階段,台灣人才薪資不僅落後於大陸,甚至低於東南亞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
這種人才走出去、進不來的情況,將導致台灣人力資源更加失衡。其實,“産官學研”都早已對台灣人才外流問題提出解方,主要的改善方向大多指向薪資結構、産業升級、就業環境等等。接下來的問題是,台灣“朝野”及企業界能否下定決心、著力改善。拿出實際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