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薈萃的香港,中醫如何走向“專業”?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7-12-04 10:15:58 | 來源: 新華社 |
“香港這些年越來越多人看中醫,看中醫的病人也出現年輕化和專業化等趨勢。”位於香港上環的一間中醫診所裏,中醫師林振和如此向記者描述他執業十幾年來見證的變化。
在東西方文化薈萃的香港,使用中醫藥的習慣由來已久,喝涼茶、煲藥膳湯等都是例證。當地人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很多藥材店都有中醫師駐診。這些店舖大多臨街,店裏一邊是抓藥的櫃檯,另一邊是挨個坐著等看中醫的病人,當中以長者和婦孺為主,形成一道獨特風景。
林振和説:“以前看中醫的以老人居多,或是患者覺得自己的病西醫處理不了,便去找中醫。現在不少年輕人,包括大學生,不舒服都會去看中醫。”
除了年輕化,看中醫的人也越來越“專業”。一方面是越來越多具備較高知識水準和專業背景的人開始看中醫,如律師、會計師、治療師等;另一方面,病人對中醫的認識有所加深,不同於以往多數病人對醫囑照單全收,如今不少病人會與中醫師互動,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林振和認為,病人的“專業化”,促使中醫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準,客觀上推動著香港中醫行業的整體進步。而在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勞力行看來,中醫人才培養的日益正規和專業,也是香港中醫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進步。
勞力行説,香港正規的中醫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香港回歸祖國後才開始有正式培訓本科生的中醫學院,但香港正規中醫學院從無到有進展很快,幾年內便有3所本地大學開設全日制中醫藥學士學位課程,每年按固定學額招生。
據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介紹,香港社會上世紀80年代就對中醫藥發展日趨關注。香港特區成立後,特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規定,著手自行制定發展中醫藥的政策。1999年,《中醫藥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並獲通過,基本確立了香港中醫藥規管法定架構。根據這一法例而設的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也于同年成立,負責規管中醫註冊、考核、持續進修、紀律等事宜。如今,香港註冊中醫師數量已經超過7000人。
香港中醫學會會長汪慧敏告訴記者,香港中醫近年來發展較快,市民接受度越來越高。“目前基本上4個病人裏有一個會選擇看中醫,而這個比例還在升高”。中醫快速發展趨勢下,香港對註冊中醫師不僅規管嚴格,還注重持續進修。“不同於內地中醫分科較細,香港中醫只分為全科、骨科和針灸科。全科醫師要看多種病,用多種治療方法。這對醫生要求更全面,因此更需要進修。香港中醫師只要執業就要持續修學分,可以説是終身進修。”
談及香港中醫教學的特色,勞力行認為主要體現在溝通中西上。一方面,香港的中醫學院既從內地請來資深教授任教,併為學生提供多種前往內地交流實習的機會,也憑藉香港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優勢,引入其他國家推動西醫以外替代療法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教學方法,供內地教學者借鑒。
另一方面,香港的中醫學院在本科階段課程中就注重中西醫學科交流,中西醫專業學生有機會共同上課、協作完成作業,以加強相互了解。
林振和坦言,目前在香港西醫仍然是主流,但醫患之間、中西醫之間的互信和合作很重要。“所有行業,多交流必然帶來進步”,以他經手的部分案例來看,中西醫加強互動合作,能造福病人,甚至整體醫療系統。
不僅在從業者層面,中西醫協作也是香港特區政府和醫療規管部門正致力推動的方向。據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介紹,在香港中醫藥規管制度漸趨健全的基礎上,特區政府開始積極檢視中醫藥未來發展需要,因此于2013年成立由各相關界別代表組成的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為政府提供建議。在這一委員會建議下,香港醫院管理局開始在公立醫院開展中西醫協作診療服務。
特區政府和規管部門推動中西醫協作,意在為開設中醫醫院積累運營管理經驗。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今年10月發佈的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正在積極籌備建立香港首家中醫醫院。
這一中醫醫院備受業界期待。汪慧敏表示,業界希望這一醫院解決市民健康需求,同時為香港中醫專業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提高中醫師臨床能力。
勞力行也表示,特區政府支持建立中醫院,幾家大學的中醫學院也已開始培訓計劃,這對中醫藥在香港的傳承相當重要。可以説,香港正處於中醫藥發展的黃金時刻。(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 郜婕 張雅詩)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