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南京大屠殺重要史料集中出版:搶救最後的證言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7-12-06 09:43:49 | 來源: 中新社 |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週年。5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一大批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文集、系列圖書首次對外發佈。其中一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記錄文集非常珍貴。
據介紹,《最後的證言:4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歷史》和《被改變的人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生活史》,是由紀念館和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合作完成。
在文集中,記者看到今年11月15日離世的佘子清老人的口述記錄。這份收集于2016年10月到11月的珍貴記錄中,為江東門紀念館當了十年志願者的佘子清老人説:“總想把身體養得好一點,為紀念館再出點力……每年保證12月13日去紀念館,如果身體好,就要參加公祭。”然而,這位去年還堅持“一定能活下去”的老人,卻未能如願參加今年的國家公祭日。
這樣的遺憾也正是此次“搶救式打撈回憶”工作啟動的原因。江東門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回憶,“2015年10月我剛到紀念館工作時,館方在錄的倖存者尚有120多人在世。到2016年冬季,離開的老人多了起來,到了2017年10月,登記在冊的倖存者已經只有100位了。”
“一種緊迫感壓得人心焦。”張建軍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生決定立刻合作,于2016年9月30日啟動了最後一批倖存者的口述史料採集工作。
“至今,採集小組對51位倖存者進行150余次口述史料採集,截至目前共整理出了124萬餘字的錄音實錄稿、46萬餘字的自傳整理稿。”張生告訴記者,一年來,不斷有倖存者離世的消息傳來。“每一次探訪,我們都感覺在和時間、‘死神’賽跑,爭取‘搶救’更多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記憶,為歷史留下最後的證言。”
張生認為,此次口述記錄的收集更注重記錄倖存者人生的全部,“包括他們的出生、和平年代的成長生活、大屠殺事件對個體生命的改變,以及戰後的漫長人生道路。他們如何在遭遇屠戮後艱難地彌合身心的創傷,又是如何堅強地走上正常的生活之路。”
“歷史並不是冷冰冰的故紙堆,這些倖存者的口述記憶,就是一段段有溫度的歷史,對於研究大屠殺歷史,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張生説。(中新社南京12月5日電 記者 申冉)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