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一帶一路”為德國中小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編輯: 霍建陽 | 時間: 2017-12-12 10:24:44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資料圖:中歐班列。(圖源:新華社)
德媒稱,一條現代絲綢之路的建設給德國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德國《商報》12月7日刊登題為《東方許多新鮮事》的報道稱,克勞斯·赫爾曼擁有與中國保持聯繫的最佳條件。他是奧斯納布呂克赫爾曼世界物流公司的股東,僅在德國就擁有4200名員工。他跟一位中國人結婚。赫爾曼和他的中國妻子一道給德國帶來一筆來自中國的大訂單。這家家族企業2017年在亞洲和歐洲之間往返大約100列貨車。在通往東方的路上,總共有2.2萬隻滿載電子産品、車輛、機器組件和化工産品的集裝箱。在回程中,車廂裏主要裝的是紡織品和原材料。這條運輸線長約一萬公里,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單程需要18天,而歐洲和中國之間的海運則需要40天。這條鐵路線為德國企業提供了連接新市場一個絕佳機會。
報道稱,中歐班列屬於新絲綢之路倡議的範疇。它是將中國與歐洲以及中間國家連接起來的一張網絡。沿著這條路,興起了商業和工業園區、物流中心、發電廠和油氣管道。兩個項目已經實現:收購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口和在西伯利亞半島上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
報道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向新絲綢之路投資9000億美元。其目的是:更好地進入西亞和歐洲的市場。在起步階段,中國更希望加強與西方公司的合作。同樣積極倡導“一帶一路”的日內瓦世界公共外交組織的赫爾穆特·瑙約克斯指出:“幾乎每週都有中國公司來德國公司問詢。”而且往往滿意而歸。例如位於漢諾威的岡特·帕彭堡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修建了A380高速公路中一條50公里長的路段。訂單額:8600萬歐元。建設所需的材料則必須走上數百公里穿越沙漠運到施工現場。
德國工商會對外經濟部負責人福爾克爾·特賴爾認為,“擁有巨大技術優勢和國際經驗”的德國中小公司天生就適合從事這些計劃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除了物流公司外,特別是機械和設備製造商以及尤其在能源、鐵路技術和港口擴建方面的特殊設備的供應商都握有好牌。
報道稱,沿著這些新的商路,也存在著相當多的風險,可能會跟現有的客戶發生矛盾,尤其是美國。在特朗普當局看來,歐洲人與中國的密切接觸簡直就是眼中釘。美國集團和政府部門正在讓歐洲商業夥伴感到這一點。結果是:這裡的一些中小企業對絲綢之路的訂單保持沉默。“它們擔心失去客戶”,德國絲綢之路倡議聯邦聯合會的漢斯·馮·赫爾斯多夫説。美國在執行一項阻礙政策。“中小企業需要支持”,馮·赫爾斯多夫認為。德國絲綢之路倡議聯邦聯合會想通過建立一座平臺,為本國中小企業介紹絲綢之路項目,“敞開大門”。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