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記錄“毀滅” 我描摹“重生” ——南京大屠殺影像記錄者之孫重拍“祖父路”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7-12-13 09:41:44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圖為克裏斯·馬吉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曾外孫友好互動。
圖片來源:新華網
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秘密拍下的105分鐘畫面,是那場浩劫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動態影像。這一鐵證將侵華日軍的暴行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圖為約翰·馬吉當年拍攝的南京視頻影像截圖。
圖片來源:中國江蘇網
祖父記錄日軍暴行
80年後,他的孫子克裏斯·馬吉重走“祖父路”,用鏡頭記錄今日的南京。祖孫二人,在這座城市展開了一場穿越80年的“時空對話”。
約翰·馬吉1884年10月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1912年來到中國傳教。
1937年,戰爭陰雲籠罩南京城,人們紛紛逃離。12月3日,美國大使館發佈最後一次撤離警告,要求美國僑民離開。但約翰·馬吉選擇留下,與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組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和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並擔任南京分會主席。
南京大屠殺期間,這批國際友人無私援助了20多萬中國平民。約翰·馬吉還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間給妻子寫了很多信,這些信件按時間順序,記錄了他每天目睹的日軍暴行。他更不顧個人安危,用16毫米膠片攝影機秘密將日軍暴行拍攝下來。
“他很早就開始拍攝南京。他的攝影機首先記錄了在南京的美好生活:新生兒的降臨、慶祝活動、生日宴會等。但是後來日本人入侵了,記錄的內容從全世界最快樂的事情變成了最可怕的。”克裏斯·馬吉如今回憶起那些黑白的歷史影像,仍然心有餘悸。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約翰·馬吉使用的攝影機和電影膠片拷貝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祖父留下的影像、祖母留下的信札、父親的講述……所有這些令克裏斯·馬吉對那段歷史感同身受。
接過祖父的“鏡頭”
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師,克裏斯·馬吉此前一直從事商業電影、廣告等拍攝。今年8月14日,他從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龍翔手中接過紫金草國際和平紀念章,感受到中國人對祖父的感恩和敬意竟然延續了這麼久。
“我想拍攝南京,想到祖父當年去過的那些地方看看,或許我就能更了解祖父了。”克裏斯·馬吉在接受紀念章時説。
帶著這樣的想法,克裏斯·馬吉按照祖父當年的路線重拍南京。他的拍攝題材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從1937年祖父拍攝的南京大屠殺電影膠片中選取建築、街道等,拍攝80年後相同地點的影像;二是選取南京民國時代老照片裏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在相同地點拍攝;三是拍攝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南京,反映南京的變化發展。拍攝分為3個階段,今年10月和11月,他已先後完成第一、第二階段的拍攝。
連日來,沿著祖父當年拍攝南京的軌跡一路尋訪,克裏斯·馬吉的內心五味雜陳,有驚訝、有感傷、有高興。
“我在拍攝中使用高科技的360度全景相機,更加全面地呈現畫面,同時融入人物採訪。”克裏斯·馬吉説,“我專門採訪了倖存者夏淑琴。南京淪陷前,祖父和父親在中山陵前合影。今年10月,在中山陵的同一地點,我為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及其兒子拍照。”
跨越80年的“重逢”
重拍“祖父路”就像一次生命的輪迴。80年前的南京大屠殺是一場沉重的悲劇,使幾十萬人遭受災難。經過多年發展,今天的南京已經從傷痛中恢復過來,重新變得繁華又充滿歡樂。
“這裡適合旅遊,也適合居住。我想讓世界看到今日南京的美好,有實力雄厚的醫院,有四通八達的高鐵,有書聲琅琅的校園……希望能通過馬吉家族的照片連接過去與現實、中國與西方,讓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也看到人們如何在戰爭中倖存,又如何重生,創造出一個美麗新世界。”克裏斯·馬吉説。
“跨越80年的時空,這是南京今昔對比的最好歷史資料,更是愛的延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待克裏斯·馬吉拍攝完成後,紀念館計劃于明年在國內外出版他的攝影集,並在館內舉辦攝影作品展,通過其視角,讓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了解南京這座城市。(據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 記者蔣芳 邱冰清)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