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弄“公投法” 門檻大幅降 民進黨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編輯: 霍建陽 | 時間: 2017-12-18 10:04:39 | 來源: 人民日報 |
台灣“立法院”近日通過所謂的“公投法”修改方案,將“公投”門檻大幅降低,包括提案、聯署及通過的比例都大幅下降。島內輿論指出,這次“修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不但將讓台灣深陷民粹深淵和政治漩渦,還給兩岸關係埋下暗雷,留下後患。
少數裹挾多數 “公投”變成“暴投”
過去,島內曾發起6次“公投”,但都被投票人數或通過率等門檻卡住,未能遂行。從陳水扁時代開始,民進黨就心心唸唸要改“公投法”,將其門檻降低。
佔“立法院”多數的民進黨,這次終於如願以償。此次“修法”後,所謂的“公投”門檻一下降了一大截。究竟“公投”變得有多容易?提案門檻從台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選舉人總數的5/1000,調降到1/10000;聯署門檻則從5%降到1.5%,並且新增電子聯署;通過門檻則從選舉人總人數1/2,降為選舉人數中1/4有效同意票。
按這個規則,1/4投票人贊成,就可能讓沉默的多數吞下苦果。也就是説,即便“公投”議題再荒謬,也可能因少數人贊成而獲通過。難怪島內輿論擔憂,大幅降低門檻,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將來台灣社會恐“公投”常態化,一天到晚在“公投”,“公投”變“暴投”,社會更動蕩。
台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原來台灣“公投”的門檻在世界範圍內已不算高,這一調降,更是荒腔走板。加上台灣民眾政治熱度遠高於一般歐美國家或地區,且還存在國家、民族認同的問題,過低的門檻無異鼓勵“公投”的發動,勢將使政局與社會更加紛擾。
台灣《聯合報》刊文表示,“公投”門檻降低後,過半未出席投票的“沉默者”將被視為同意的一方,這種少數意見替沉默多數做決定的結果,就是點燃衝突引信,使社會更對立。
民粹操控民意 亂象愈演愈烈
“公投法”沒有降低門檻前,“公投”就已經讓台灣政治亂成一團,如今民粹操控民意,亂象越演越烈。
有島內媒體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此時操弄“公投法”,無非是想騙取選票而已。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撰文稱,“公投法”修正草案早在去年12月就完成初審,卻被放置一邊,停擺一整年,這是為哪樁?要不是這次島內“勞基法”修法挨批,從“總統”到“行政院”再到“立法會”,民進黨方方面面的支持度都急轉直下,恐危及執政基礎,民進黨怎麼會把放到快發黴的“公投法”急送“立法院”三讀?不客氣地説,這不過是圍魏救趙,掩飾執政不力的伎倆而已。
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廖義銘則認為,“公投”門檻降低後,將來各方都可能通過“公投”提案的文字遊戲操縱政治,“越投越政治化,被政治所操控。”對此,《中國時報》預言,近期台灣“一例一休”“勞基法”“美豬”“電力供給”等議題,不久後都極可能被其他政治目的假借訴諸“公投”。這不僅會造成政策朝令夕改,徒增社會成本,還會激化民眾對立,撕裂社會。
連民進黨內部都出現了質疑的聲音。相較蔡英文“打破鳥籠、還權於民,這是人民作主的歷史時刻”的亢奮宣示,不少民進黨“立委”憂心此舉將使臺當局負擔龐大的“公投”成本,當前的政治結構也將遭到破壞,民進黨“立委”郭正亮甚至預言,低門檻“公投”將是“民進黨當局新災難的開始”。
打開方便之門 投下“隱形炸彈”
與此同時,過去可以否決“公投”提案的“公投審議委員會”,在這次修法中被廢除。可以想見,少了這個關鍵性的制衡因素,多少無稽之談將假“公投”之名而行?
尤其是關於國家、民族認同的議題,十分敏感。過去陳水扁當局發起的“強化國防公投”“對等談判公投”“台灣入聯公投”等,都快速挑動兩岸的敏感神經,將兩岸關係推向未知的風險。這次“修法”,雖然相關議題在藍綠共識下擱置不提,但並不意味著民進黨已“改頭換面”。
大陸雖然力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絕沒有任何容忍“台獨”的可能性。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日前所説,堅決反對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謂“公投”的方式來進行“台獨”分裂活動,或者為“台獨”分裂活動打開方便之門。
迫於當前形勢,蔡當局選擇“縮頭”。然而,此次“修法”並沒有負面列表,換言之,這次相關議題沒被納入,不意味著下次也不會納入。《中央日報》網絡報指出,這次“公投法”雖然沒有納入“明獨”“激獨”“急獨”“法理台獨”內容,但卻為各種“暗獨”“陰獨”“隱獨”“小獨”大開方便之門。“獨”派人士還可借由“公投”推動教科書“去中”、文化“去中”等,給兩岸投下大量“隱形炸彈”。(人民日報記者 汪靈犀)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