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齊聚福建晉江 共同研究閩臺鄉村建設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1-05 10:49: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晉江市農業局局長、市美麗鄉村辦常務副主任李友加(左)與台灣朝陽科技大學代表互換合作協議。牛效禮攝
閩臺鄉村建設交流座談會4日在福建晉江舉行。來自閩臺兩地相關高校專家學者、大陸從事鄉村建設社會團體負責人等300余人齊聚晉江,就促進閩臺兩地在鄉村建設、社區營造、文化保護等方面合作深入探討。
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前校長鐘任琴教授表示,台灣社區營造起源於1999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後,地震造成災區內房屋損毀嚴重,村民面對如何重建家園的問題。從2003年開始,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就主動規劃台中縣市的社區規劃師培訓制度暨駐點計劃,並培訓了一大批社區營造方面的老師。
閩臺專家學者就促進閩臺兩地在經濟發展、鄉村建設、社區營造、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行探討交流。圖為交流座談會現場。牛效禮 攝
“受到教育與啟發,村民也自發加入到重建家園行動中來。”鐘任琴介紹説,學校乘勢而為,又組織學生深入社區研習,和村民一道共同建設美麗家園,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台灣社區營造一時間成為世界鄉村建設的示範和遊客必去的參觀點。
在社區營造方面,閩臺亦有成功的合作案例。從2014年開始,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先後與福建高校、晉江市合作,設立“閩臺社區營造中心”,為福建一些縣市的農村社區進行社區營造。
實踐證明,凡經過社區營造過後的農村社區,面貌一新,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高漲,並形成了社區營造向“人、文、地、産、景”五大方向發展的經驗與作法。
大陸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從國家層面,就省、市、鎮、村如何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如何領會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做好鄉村建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國內泛休閒農業智庫首席觀察員張好記也從相關案例入手,就做好休閒農業工作,豐富鄉村建設內涵,做了精彩的講述。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社區營造不只是營造一個社區,而是營造一個種文化,一種氛圍,無論是漂泊海外的還是身居其中的,都能感受到家鄉的美好,記得住鄉愁。
與會專家也提出,福建與台灣獨具“五緣”優勢,兩地可協力開展“自下而上”的社區營造活動,讓村民和居民主動成為鄉村建設的參與者,統籌推進農村的全面建設。(中新網晉江1月4日電 牛效禮)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