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方寸書店內傳播中華文化的書店老闆潘立輝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01-15 16:59:11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攝影:薛超)巴黎左岸的拉丁區,到處瀰漫著文化的氣息,這裡有著名的索邦大學、先賢祠,也有數不盡的書店遍佈街頭,而這其中,一家主營與中國有關內容的書店顯得低調而獨特,那就是友豐書店。
友豐書店主營有關中國的法語書,也有不少純中文的書。這家書店雖然店面不大,但已經存在了40幾個年頭,它的創立者是法籍華人潘立輝。祖籍廣東潮州的潘先生出生在柬埔寨,作為家中長子的他早早開始分擔父母的工作壓力,在當地接觸柬埔寨語和法語居多,對中文書寫則很陌生。
從1973年來到巴黎索邦大學讀書後,潘立輝就一直定居於此。當時在學校有法國同學和他聊起唐詩,讓黑頭髮、黃皮膚的他有些慚愧。“我的一兩個巴黎同學跟我講到李白、杜甫的詩,讓我覺得自己的中文水準實在欠缺,馬上就去買了幾本中文書和寫中國的法語書,這一看就徹底迷上了中國文化,後來我又買了很多。”隨著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越來越濃,他也愈發感覺到巴黎現有的書店已經不足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於是萌生了自己開一家書店的想法。
1976年,友豐書店在巴黎第六區開張,逐漸成為了法國漢學家、華人學者,以及中國留學生尋找與中國有關圖書的最佳選擇。在不少來訪者眼中,潘老闆堪稱神奇,你只需大體描述出需要的圖書內容和背景,他就會點點頭,然後淡定地從琳琅滿目的書架上找出那本你所需的圖書。潘先生坦言,自己對計算機並不擅長,但在讀者們心中,關於友豐書店的一切,潘先生的大腦強過任何電腦。
對潘立輝來説,經營書店只是他的第一個目標,他做得更多的一件事則是組織翻譯和出版有關中國的書籍。書店後面的一間只有3平米的房間,就是潘先生創立的友豐出版社大本營。幾十年間,潘先生組織翻譯出版了大量圖書,既包括《史記》、《山海經》這類古文經典,也包括教材、工具書和一些實用的當代書,介紹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據説店裏最受法國人歡迎的一本書是《中國傳統餃子》,裏面介紹了上百種不同口味餃子的做法,讓熱愛中國飲食文化的法國人頗為受用。
值得一提的是,潘先生還是把金庸作品帶到法國的第一人。當初,自小就是金庸迷的潘立輝在香港見到了金庸先生,表達了想翻譯他作品的意願,正好當時金庸也有意把自己的作品推向海外,於是雙方一拍即合。2004年,潘先生組織翻譯出版的第一本金庸小説《神雕俠侶》面世,連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也成了金庸迷。“當時翻譯好了以後我就寄了幾本給希拉克總統,沒想到他特別喜歡這個故事,希望給這位作者授勳。”於是在潘立輝的助力下,2004金庸先生獲得了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隨後,友豐出版社又陸續推出了《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等多本金庸作品,把中國的武俠世界真正帶進了法國。
友豐出版的書籍,並不見得都是金庸先生這樣的名作,有很多普通人拿著自己寫的書推薦給潘先生,只要內容有意思,潘先生一樣會幫著出版。可能很多書不會有什麼銷量,但對潘立輝來説,把它們出版,讓它們存在於書店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潘先生為中法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也得了中法兩國的認可,1997年法國文化部授予了潘立輝“文學藝術騎士勳章”,2005年潘立輝還獲得了中國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如今,友豐書店已經在巴黎有了第二家分店,這家位於13區的友豐面積更大,工作人員也更多,但潘老闆依然留守在拉丁區的第一家友豐書店。除了節假日不營業,40餘年來,潘立輝幾乎每一天都會待在書店這方寸之地,守護著心愛的書籍。他依然如當初一般,享受閱讀的快樂,也享受把中華文化分享給法國朋友的那份榮耀。“其實在法國開餐館或是別的行當要比做書店賺錢得多,可能我開這個書店,最初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可以好好學點東西。後來就覺得,讓更多的人可以在我這裡看到有關中國的書,然後再介紹給他們的法國朋友,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吧。”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