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技術路線圖日漸明晰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2-09 10:35:24 | 來源: 經濟日報 |
圖為河北省沙河市一家企業的自動化浮法玻璃生産線。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隨著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的變化和技術快速迭代,已經發佈兩年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迎來了首次修訂。業內專家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只有在越來越多的産業領域處於世界的先進水準,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才有實現目標的底氣
前不久,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佈會在北京舉行。與2015年版路線圖相比,新版路線圖補充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同時,突出強調了關鍵材料和關鍵專用製造設備的重要性。
與會專家表示,新版技術路線圖是目前我國製造業領域中最具科學性、前瞻性、權威性的産業技術創新戰略研究成果,在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創新決策依據方面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為什麼修訂路線圖
“中國製造在邁向2025年這一製造強國的首期目標過程中,正在不斷調整步伐,修正方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路甬祥説。2015年,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組織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産業發展制高點,編制併發布了2015年版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
兩年多以來,2015年版技術路線圖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對指導市場主體開展創新活動,引導社會資本和資源向製造業匯集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個領域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既然如此,為什麼時隔兩年,就要修訂路線圖?“這是為了保持技術路線圖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指導性。”路甬祥表示,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技術迭代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産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日新月異。以作業系統與工業軟體技術為例,最近兩年稱得上是飛速發展,並且引發了各國新一輪角逐。
為及時反映製造業發展的新動向、新情況、新問題,向各界提供與時俱進的參考和指引,戰略諮詢委于2017年初啟動了技術路線圖的修訂工作。不過,新版技術路線圖修訂的過程並不輕鬆,400多位院士和專家對標國際最新進展,認真梳理存在的短板、瓶頸,才形成了2017年版技術路線圖。
記者了解到,本次修訂沿用了2015年版路線圖所確定的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大重點領域,以及23個優先發展方向,並對數百項重點産品、技術的種類、參數、量級、目標等作了認真細緻的調整和優化。
“組織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共同努力。”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説,技術路線圖是第三方諮詢機構及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公共諮詢報告,是引導性和參考性的,不是政府指令性的。戰略諮詢委組織編制和發佈技術路線圖與世界各國智庫發佈各類産業技術創新研究報告的性質是相同的,不能誤讀和曲解技術路線圖的性質。
發展水準仍不平衡
“新的路線圖根據新的技術發展趨勢,並基於過去兩年的發展現狀對未來作出了新的展望。”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咨委會委員屈賢明舉例説,近兩年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雲平臺等發展迅速,這為工業軟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所以新的路線圖在工業軟體領域作了較大的調整,特別強調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方面的發展。
在屈賢明看來,目前十大領域的發展並不平衡。預計十大領域和23個優先方向到2025年的綜合水準將呈“兩頭小、中間大”的腰鼓狀。
比如,中國的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産業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而且創新模式將由跟隨進入並行,進而跨入引領階段。這三大産業的崛起將是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重要表徵。在此過程中,中國的5G、綠色智慧軌道交通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增材製造技術等一批重大技術將實現突破,處於世界領先水準。
屈賢明建議,對於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産業,要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和瓶頸,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目前,中國的軌道交通需要在感測器、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方面補齊短板,同時提升在遠程維護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中國高鐵出口到美國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高鐵白天跑,晚上組織了很大的一個隊伍來檢修,但美國工人下班後是沒人願意晚上檢修的,所以高鐵必須解決遠程故障監測和運行維護的短板。”屈賢明説。
“《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辛國斌説,當前有三個格局仍然沒有改變: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二是在全球産業鏈分工中,整體上仍處於中低端的格局沒改變;三是前堵後追、兩面夾擊的外部競爭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當前我國製造業的重點領域還有很大一部分與世界強國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快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辛國斌説。
鼓勵地方差異化發展
屈賢明表示,到了2025年,我們至少有六大産業有可能進入世界第一。還有20多個産業會處於世界的先進水準,與國際同行進行同臺競爭。有這麼一批産業的支撐,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才有實現目標的底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製造2025》在地方的實施將更加注重差異化的定位和錯位發展,以避免地方政府在發展部分行業時一哄而上。
屈賢明表示,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産能過剩是普遍的問題,一些符合發展趨勢、具有潛力的行業受到各地的熱捧是不可避免的,適度的競爭會對産業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令人擔憂的是,各個省都把十大領域作為自己的發展重點,然後加上自己的特色,最後都變成了“10+X”的發展重點。
以機器人産業為例,目前多個省市都在發展相關産業,2016年底統計的數據是800多家機器人企業,40多個機器人園區。“從國際上看,機器人也只有‘四大家族’,中國並不需要那麼多的企業,所以這必然是低效的重復建設。”屈賢明説。
《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是否有可能調整?屈賢明表示,十大重點領域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改變,新技術路線圖在框架和方向上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對新興的人工智能等産業,以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與美好生活密切相關的産業,不排除在《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後半程再增加一些鼓勵政策。
記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在推動“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與産業集聚的建設。“示範區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解決地區間的同質化問題,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引導各省市按照比較優勢聚焦主導産業、對標國際高端領域,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今年工信部將滾動修訂《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加強世界産業集群發展趨勢和我國産業集群發展現狀的研究,並出臺《關於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意見》。(記者 吉蕾蕾)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