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引領全球體驗“中國速度” 改變技術格局

中國高鐵引領全球體驗“中國速度”

 

2018年2月,高鐵“復興號”迎來春運首秀。

 

當中國鐵路網每天運送著近千萬人次旅客涌入春運大潮時,以“復興號”為代表的中國高鐵也憑藉超乎想像的速度令世界驚嘆,在一次又一次突破中展現新時代大國崛起的成熟與自信。

 

中國高鐵引領全球體驗“中國速度” 改變技術格局

 

圖為京津城際首趟“復興號”開路車從北京南站正式啟程。 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中國速度”

 

刷新世界對中國高鐵認知

 

2018年春運,鐵路部門在北京至太原、上海至昆明、廣州至蘭州等多條繁忙線路增開“復興號”,讓更多人感受新時代的“復興動力”。

 

“太快啦!從上海到北京全程1300多公里僅用4個半小時。然而,在澳大利亞,從布裏斯班到悉尼不到1000公里距離,火車要開十多個小時。”坐上“復興號”的澳大利亞來華留學生艾薩克興奮地説。

 

運營時速35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400公里——自2017年9月21日亮相京滬線以來,完全由中國自主設計和製造的“復興號”動車組跑出全球最高商業運營速度,比日本新幹線列車和法國TGV高鐵還要快,驚艷世界的同時也成為今年春運的最亮點。

 

“中國速度”正在刷新世界對中國高鐵的認知。

 

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留學生評選出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中,高鐵被排在首位。在知名網站YouTube上,許多外國友人把乘坐中國高鐵快速、便捷的美好體驗拍成各種小視頻,放在網絡上傳播,引來各種艷羨和震驚。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百公里時速“綠皮車”,到本世紀初時速約200公里的“紅皮空調車”,再到如今時速最高達400公里的“和諧號”“復興號”高鐵動車組……中國鐵路在“加速度”中跨入新時代。

 

過去五年,中國鐵路以平均每天近16公里的速度延伸。截至2017年底,鐵路運營里程達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比2012年底增長了約2.5倍,佔全球高鐵運營總里程的近七成,累計近50億人次乘坐高鐵出行。

 

從沒有一寸高速鐵路,到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創造了奇跡。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5萬公里。國際鐵路聯盟高速鐵路部總監巴倫感慨地説,鐵路發展正進入一個大時代,中國正成為全球的領跑者,世界鐵路的未來在中國。

 

“中國智造”

 

改變全球高鐵技術格局

 

110多年前,被譽為“中國工程之父”的詹天佑在長城腳下建成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今天,在這條鐵路下方100多米處,一處震撼世界的工程正在悄然推進——建設中的京張高鐵長城站連接北京與張家口,一條新的智慧高速鐵路將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亮相,與老京張鐵路交相輝映,穿越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

 

中國高鐵跑出世界速度的背後,是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崛起。

 

從2004年制定高鐵發展規劃圖至今,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低頭學習到超越引領,在“加速跑”中刷新中國前進的速度,也在悄然改變全球高鐵技術格局。

 

中國外文局日前發佈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顯示,海外認知度最高的中國科技成就中,高鐵以30%至40%的認可度高居第一,成為科技創新的國家形象。

 

84%的中國標準、50%的壽命提升、17%的人均能耗下降……美國《僑報》刊文稱,“純中國血統”的“復興號”亮相,標誌著中國高鐵在技術創新、製造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將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主力軍。

 

中國高鐵也在創新中不斷攀登世界高峰。前不久,著力解決鐵軌和道岔接縫問題的“複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我國高鐵快速發展及走出去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在“復興號”基礎上,中國已確定了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和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新研究任務……

 

“世界軌道交通裝備技術起源於歐洲,全球高端市場歷來為歐美日等跨國公司所壟斷,如今這一局面正被中國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説,中國高鐵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現已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高鐵外交”

 

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2017年12月21日,在中泰雙方代表的見證下,泰國首條高鐵——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正式開建。這條全程採用中國高鐵技術的高速鐵路,全長約253公里,最高設計時速250公里,建成通車後從曼谷到呵叻時間將從目前超過4小時縮減至90分鐘。

 

剛過去的2017年,是中國鐵路“走出去”的豐收之年。

 

向南看,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泰鐵路項目相繼開工,中國方案為世界人民出行造福;更遠端,東非地區首條現代化城市輕軌——埃塞俄比亞輕軌已交付運營、肯尼亞蒙內鐵路竣工通車、內羅畢內陸集裝箱港正式啟動;往西行,伴著駝鈴古道的聲聲汽笛,2017年開行中歐班列3673列,超過前六年的總和,累計開行6637列,中國力量正在續寫古老亞歐大陸的新輝煌。

 

顯然,繼“乒乓外交”、“熊貓外交”之後,“高鐵外交”正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黃金名片”。

 

“中國鐵路走出去項目已遍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説,進入2018年,中國鐵路將繼續以中歐班列為重點發展鐵路國際物流,推動中老鐵路有序實施,推進印尼雅萬高鐵、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全線開工建設和中泰鐵路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做好馬新高鐵投標和莫喀高鐵前期合作相關工作……

 

中國夢想,中國速度,書寫復興強國的美好未來。

 

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縱深推進,不斷在世界地圖上延伸的中國高鐵,正成為我國重塑國家間關係的新戰略平臺。世界通過高鐵重新認識中國,而中國則通過高鐵更緊密連接世界。(記者 韓潔 齊中熙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