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促山西明代彩塑菩薩歸鄉

兩岸共促山西明代彩塑菩薩歸鄉

  兩尊流失台灣的明代彩塑菩薩造像。受訪者提供

 

近日,兩尊明代彩塑菩薩造像流失台灣的消息成為文博界熱議的話題。時隔二十余載,文物回歸大陸一事,讓兩岸同胞在2018年看到了曙光。

 

13日,記者輾轉聯繫到正在促成文物歸鄉的台灣鹿野苑藝文學會會長吳文成,他向記者介紹了兩尊彩塑菩薩的現狀。

 

“目前,這兩尊明代彩塑被安放在台灣中部地區。早些年,兩岸相關機構就已簽訂文物捐贈意向書,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18年秋天,文物有望回歸大陸。”

 

這兩尊彩塑菩薩所在的清涼寺位於山西平遙縣,該寺始建於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90年代,清涼寺數尊脅侍菩薩被盜,後流落至台灣私人藏家。

 

早在2013年,山西省文物局曾委派平遙縣文物局和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前往台灣對該文物進行鑒定,確認這兩尊彩色泥塑菩薩為平遙縣清涼寺所遺失的脅侍菩薩原物。

 

平遙縣縣長石勇1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平遙縣也正在積極推動此事,並已擬定了回歸方案。今年4月份會飛赴台灣,與相關機構簽訂協議。按計劃,2018年9月份將會請回兩尊彩塑菩薩。”

 

早在1999年,台灣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捐贈明代十八羅漢頭像榮歸山西資壽寺,成為兩岸佛像文物復歸典範。2002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捐贈隋代阿閦佛頭像榮歸山東四門塔。2016年,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捐贈北齊佛頭像榮歸河北博物院。

 

隨著眾多流失台灣的大陸文物回歸,吳文成逐漸看到了希望。吳文成説,幫助流失他鄉的文物榮歸故里,是所有華夏子民應盡的義務,這是源於兩岸民眾血濃于水的文化情懷,也是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義不容辭的責任。

 

投身佛教藝術及文物研究30餘年的吳文成每年都會帶領台灣學員前往亞洲及大陸參訪佛教名勝古跡,足跡遍佈印度、緬甸及大陸的敦煌、新疆、山西、四川等地。(中新網太原2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