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中國科學家揭示人類胚胎發育“編程語言”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11 15:11:44 | 來源: 中新社 |
3月8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薛勇彪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該所科學家與其他機構的團隊合作,共同揭示人類胚胎發育和進化的奧秘。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合作完成,相關研究于北京時間3月9日發表于國際期刊《細胞》。
據介紹,人類生命是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為含有200多種細胞類型、36個重要器官的複雜有機體。科學家們已經知道,發育需要人體內的基因能夠按照設定的程式、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有序表達,這一過程即為“基因表達編程”。
類似于計算機運行程式需要使用計算機語言編程,人體設定基因表達也有一套“編程語言”——又被稱為“染色體開放狀態”。劉江等中國科學家此次發表研究成果,解讀了該“編程語言”如何指揮人類胚胎的基因表達。
他們發現,在受精以後的兩天時間內,人類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為尋找基因表達的“開關”,劉江團隊建立了微量細胞研究方法,最終找到啟動人類基因組表達的關鍵分子“Oct4”,併發現基因表達也有“先來後到”,即細胞設定程式按照基因出現的先後順序打開“開關”。
科學家們進一步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突變會引起人類進化。具體來説,DNA序列中有一類片段被叫做“轉座子”,顧名思義是它們常常從一個區域跳到另一個區域,導致DNA突變。科學家們推測,當轉座子在胚胎中處於活躍狀態,使人類基因産生突變,便有可能傳遞到後代中,最終引起人類的進化。
薛勇彪認為,此次研究成果打開了認識人類胚胎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大門”,將為人類優生優育提供理論基礎。(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張素)
相關新聞
- 2018-02-26甘肅天祝多舉措“搶救”保護華銳藏族語言文字
- 2017-12-07普思考試進入中國:外語能力測評體系與國際接軌
- 2017-11-292017傅雷翻譯獎獲獎者:翻譯讓人上癮
- 2017-07-10中文成美國居民第二常用外語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