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生廈門共築研學記憶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3-19 10:56:46 | 來源: 海峽之聲 |
結營儀式現場
得分第一的作品《鏡城》
經過與大陸學生7天的共同生活與創作,來自10余所台灣高校的30余名師生,最終以50余件作品的亮眼創作成果,圓滿結束“集美研學記憶兩岸青年創作工作營”設計研學之旅。在16日下午的結營式上,他們暢談感想與收穫,期待與大陸師生的再次合作,並盼望未來能到大陸工作與創業。
參與這次創作工作營的30多名師生,分別來自台灣玄奘大學、中原大學、世新大學等10余所台灣高校,他們于10日抵達廈門,隨後與集美大學20余名學生同生活、共創作了一週。他們廣泛進行了空間設計、互動場景、視覺、衍生品、影片等領域的創作,手工描繪了土狗阿福、松鼠猴王聖等吉祥物,充分展現了兩岸學生的才華。
台灣玄奘大學學生涂涵茜告訴記者,她對廈門集美的嘉庚建築印象深刻,在這次視頻短片的創作中,她就將這些建築拍攝入鏡。她説,這次的拍攝得到了集美大學同學的建議,給她們的創作帶來不少啟發和幫助。“他們的意見讓我們有更多的參考,能換一個視角去看問題,結果那些卡住我們設計進程的地方忽然一下子就豁然開通了”。
在這次活動中奪得第一名的空間規劃組作品——“鏡城”主創人員、大四台生黃柏瑄同樣也從廈門大學生身上的優點,受到很多觸動。他告訴記者,他是第一次來大陸參加兩岸學生交流活動,“這裡的氣候與食物和台灣差不多,但接觸和學習到的東西卻比台灣多很多”。對大陸學生在設計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的表現他稱讚不已,“陸生在臺 上的颱風沉穩大氣,語言邏輯性比較強,而台灣學生在這些方面普遍比較薄弱,今後需要不斷加強”。
在受訪中,台灣大學生們都表示,很期待與大陸學生的再次合作,也非常盼望將來畢業後到大陸來工作。黃柏瑄表示,“大陸的市場很大,機會很多,對我們未來的擇業很有吸引力,我特別想來大陸發揮我們的專長,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服務兩岸民眾”。
據悉,結營儀式後,兩岸師生將進入為期一個多月的修正期,對50余件作品進行進一步修整完善。4月中下旬,這些研學成果將在廈門靈玲馬戲城新落成的集美研學主題館內呈現。(海峽之聲網3月17日訊 記者 佳祺 陳昕)
相關新聞
- 2018-03-12兩岸青少年成人禮 傳統與時尚結合
- 2018-03-12兩岸合創廣播劇《青山青史》啟動 紀念愛國史學家連橫誕辰140週年
- 2018-03-11廣播劇《青山,青史》啟動 紀念連橫誕辰140週年
- 2018-03-09台灣藝人:台灣演藝圈為“31條”開心 願兩岸攜手傳承閩南文化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致賀信2025-07-10
- 國臺辦:無論民進黨當局搞多少“演練”,都改變不了“台獨”必然失敗的下場2025-07-10
- 月球樣品又有新發現!嫦娥六號揭示月背演化密碼2025-07-10
-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塞爾維亞舉行2025-07-10
- 2025年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技能邀請賽在滬舉行2025-07-10
- “跨越那一灣海峽,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2025兩岸青年峰會在京舉辦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