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對大陸“戒急用忍”是自喪機會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3-21 16:14:39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中央網絡報》今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實施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幅度大、內容深,是大陸對臺工作的重大舉動,在台灣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和震動。
民進黨當局立即向各界發出警告及限制,但是各界鹹信臺商、臺企、臺青及各界相關人才都懂得如何掌握來自大陸的機遇,所以臺當局的警告或限制效果將很有限。
民進黨當局採取擅長的“正名”手段,于31條措施發佈後的十六天,回應發佈了“八大強臺策略”,號稱四大面向、39項措施。結果輿論的反應很不怎麼樣,視為空洞、貧乏、不夠具體、缺乏戰略等等。平實而言,如果39項措施能夠産生正面效益,那麼或多或少都對台灣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而這當然也是臺當局最為期待的。
只是這39項愈有效益時,愈對民進黨的執政構成諷刺。試問,如果沒有大陸的對臺31條時,會有臺當局的強臺39項嗎?這39項完完全全是因為大陸先採取了吸引台灣社會的措施,才受到刺激而制訂出來的。換句話説,如果39項能夠産生效益,便是大陸的31條所引發形成的。而無論是31條或39項,受惠者都是台灣各界,各界都應該加以歡迎。
人往高處走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當大陸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時,台灣的人才不可能不加以考量。客觀的的現實是,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展極為快速,其GDP從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全球第15位,到2010年起就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此一發展過程必然為全球各地包括台灣提供了許多機會,所以對大陸“戒急用忍”是自喪機會。尤其當大陸向台灣提供便利政策,而台灣執政者卻阻撓甚至懲罰欲予接納的民眾時,必不得人心。
相關新聞
- 2018-03-21港媒:破壞“一中”原則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 2018-03-21學者:民進黨能阻擋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潮流嗎
- 2018-03-21“台獨”之路逆民意失人心,終將惡果自食
- 2018-03-19網友:不聽不看不問 論民進黨“魔性”治臺
新聞推薦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於強化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聯合聲明2025-05-14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佈公告調整對原産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2025-05-14
- 國臺辦: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鄭重宣示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2025-05-14
- “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同胞褔祉緊密相連”——兩岸專家學者呼籲台灣同胞做出明智選擇2025-05-14
- 促進閩臺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會將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國成功發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