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反思——“學術的吉普賽人”

備受矚目的2018年全國兩會已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期間,涉臺議題得到了兩岸民眾的廣泛關注。為此,青年公社組織開展“台灣青年看兩會”徵稿活動,邀請各位台灣小夥伴們表達對今年兩會的看法和感受。

 

本期投稿來自青年公社會員TangTang。他在文中表示,作為可能是台灣史上受過最完善教育的一代,由於種種原因卻成為“學術的吉普賽人”,而大陸的這項新政策,讓台灣青年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台灣青年看兩會】值得反思——“學術的吉普賽人”

 

“鼓勵台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臺的學術成果可納工作評價”,這項政策對於台灣的一年一聘的短期專任教師、無專職的“流浪博士”有很大誘因,他們可能是台灣史上受過最完善教育的一代,卻因制度缺失,成了“學術的吉普賽人”,讓我們期待著不敢期待的未來。

 

“流浪中小學教師”這問題,在台灣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受過中小教育學程的我們,卻在修完教育學程後,實習、考上教師證,卻因中小學校園正式教師的缺額“粥多僧少”,四處可見流浪教師,有些幸運者可能考一兩年就考上偏鄉教師,常見的卻是一年又一年的代課老師,一年又一年的四處去考正式教師卻一次次落榜,這群代課老師是沒有就業保障、寒暑假更沒有收入。

 

我們這代青年可能是台灣史上受過最完善教育的一代,但因為台灣當局決策者洞見的不足、制度的缺失、機會的有限,使我們成為“學術的吉普賽人”。而在台灣報紙上常見的是博士去當清潔隊隊員,這樣的高學歷人才卻只能去當清潔隊員,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不是因為清潔隊的工作可悲,而是這樣的人才只能去做這樣的工作。

 

我們這一代青年也不會以懷才不遇自欺,但我們這代青年期待大陸這項新政策能改善對台灣本土博士及受過中小教育學程的學生的歧視、高教資源對年輕人的不友善,來到大陸可以找到適合我們施展專長的舞臺發光發熱,也感謝大陸當局對我們施展此項友好政策,讓我們台灣青年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有感謝大陸當局這麼有魄力地為台灣解決長期扭曲的高教市場。(本文作者:TangTang,青年公社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