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3月26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在上海正式開館。張亨偉攝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上歷博”)26日在上海正式開館。作為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上歷博全面梳理了上海目前約6000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內,上下6000年的歷史脈絡。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匯豐銅獅。張亨偉 攝

 

上歷博選址南京西路325號,分東西兩樓和開放式庭院。該建築原為上海跑馬總會大樓,後曾被用作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了上海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這是一座具有80多年曆史的優秀近代建築,上歷博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進一步拓展了建築的功能,來滿足現代博物館的展陳以及服務需求。”上歷博館長胡江告訴記者。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物華號百子大禮轎。張亨偉 攝

 

現場上歷博基本陳列分“序廳”“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尾廳”,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100余件/套。走進“序廳”,兩尊上世紀20年代從英國定制的匯豐銅獅映入眼簾,一尊張嘴吼叫,一尊閉口靜蹲,它們曾險遭日軍回爐改製成軍火材料,1966年後作為文物被收藏,可謂見證了上海外灘近百年的歷史滄桑。另一件重量級展品“物華號百子大禮轎”是上歷博的鎮館之寶之一,為民國時期滬上“物華號貰器店”所有,由10位木雕藝人用時10年、耗費萬工精心製作而成,由於製作技藝瀕臨滅絕,該轎已成為珍稀之物。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上海第一人”頭骨。張亨偉 攝

 

與此同時,“古代上海”以“上海第一人”頭骨、神人獸面紋象牙權杖復原模型等豐富的古文化展品,呈現了古代上海地區的地域特色和文明成就;“近代上海”通過陳列《共産黨宣言》首版本、上海地區見證鴉片戰爭的振遠將軍銅炮、反映上海棉紡織工業的清花機等重要文物,展現了近代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振遠將軍銅炮。張亨偉 攝

 

“在上歷博,既可以看到遠古上海的風貌、古代上海的精華,也可以領略近代上海的整個風情,進一步了解上海的遠古文化、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胡江説。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千年曆史脈絡

3月26日,市民與遊客參觀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張亨偉 攝

 

隨著當天上歷博的正式開館,該館還與周邊的上海城市規劃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等文化地標共同構成了上海人民廣場文化空間的新格局,集中呈現上海這座城市的古今與未來。(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