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參選大爆炸!台灣學者分析五大動機類型

台北市長參選大爆炸!台灣學者分析五大動機類型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與競選對手李錫錕(右)。(本報係資料照)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據台灣媒體報道,2018年“九合一”選舉即將到來,其中又以台北市長選舉最令人矚目,到目前為止已有11人宣佈參選,包括國民黨的丁守中、鍾小平、張顯耀、孫大千,還有民進黨的姚文智、呂秀蓮,“建國黨”的古文發,以及無黨參選的柯文哲、蘇煥智、邱文祥、李錫錕。對此,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指出,之所以參選爆炸,背後他們有各自的政治動機。

 

據報道,鈕則勳1日在個人粉絲頁“行銷扭一下”發出視頻,以名偵探柯南的裝扮,抽絲剝繭分析今年台北市長參選爆炸的原因。他將目前宣佈參選之人,依動機考考慮分成五大類型:

 

第一類是“終身志業型”,以國民黨前“立委”丁守中為代表,他的目標自始至終竟是參選市長,即使此前多次黨內初選落敗也屹立不搖;鈕則勳建議,丁應該將自身形象重塑,並與選民需求連結,爭取加分。

 

第二類是“項莊舞劍型”,他們參選不是主要目的,而是為獲取政治能量,準備進軍2020年的“立法委員”大位。

 

第三類是“刷存在感型”,這些人淡出政壇許久,但依然有理想,希望借由參選讓大家重新記起自己。(前台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

 

第四類是“民意進逼型”,以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為代表,他本人自稱已在“牛棚”內苦練許久,而且借由民調了解到,民進黨支持者希望能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希望利用民意進逼黨中央;鈕則勳認為,即便民進黨這次選擇與現任市長柯文哲妥協,姚文智也在2024年選舉取得先機而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類是“千呼萬喚型”,在眾人力量無法抗衡柯文哲的情況下,這種人借由網路優勢與民間聲望的推波助瀾下參選,例如臺大教授李錫錕、前台北市副市長邱文祥。(華夏經緯網4月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