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憂中美貿易摩擦 專家指大陸市場依然是最好選擇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事態發展讓台資企業深感憂慮。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臺執行長唐永紅10日表示,臺商不必過度擔心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大陸在可預期的將來依然是世界經濟中發展機會較多、環境較好的市場。

 

唐永紅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當前,中美對於經濟全球化及國際貿易的態度迥然有別;中國大陸不願意發生貿易戰,以有理有利的反制來表明立場、維護自由貿易與多邊主義的國際經貿秩序,也維護了廣大臺商的利益。

 

他指出,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大陸已成為一個産業門類齊全、主要依靠內需發展的大型經濟體,目前出口貢獻率約10%,即便與美國的貿易往來受到影響,也不會“地動山搖”。

 

唐永紅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大陸依然是發展機會較多、環境較好的市場,並且正在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巨大的內需市場可保障大陸經濟發展波瀾不驚,也可預期經濟自主性在不遠的將來進一步增強,國際經濟空間進一步拓展。“風雨過後是彩虹,中國大陸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將帶給在大陸發展的企業包括台資企業以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好的發展環境。”

 

唐永紅認為,大陸支持台資企業紮根發展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即便在台灣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或其核心意涵、兩岸公權力合作停擺的情形下,大陸仍然以操之在我的方式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積極落實今年2月底發佈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此外,唐永紅強調,美國的市場脅迫再次警示兩岸——需調整産業結構。長期以來,兩岸在國際産業鏈中主要以“台灣接單或作為上游基地——大陸作為中下游組裝製造基地——産品出口國際市場”的分工合作模式為主。這一模式造成産業鏈中附加值較高、具備技術與市場壟斷性的前端關鍵技術、産業標準、品牌,以及後端的通路、服務和市場均以美日歐發達經濟體為主導;海峽兩岸在整個國際産業鏈中處於較低地位,並深受美日歐市場變動影響。

 

他説,目前兩岸正力圖推動産業邁向高端水準,但顯然不為外部勢力所容。貿易摩擦中,美方對中國大陸採取的相關措施明顯針對大陸高科技産業。

 

唐永紅指出,外部勢力阻擋不了大陸産業的高端化發展。廣大臺商特別是從事高科技産業的業者可以堅定在大陸發展的信心,積極掌握市場先機,以利長遠發展。對於深受國際市場影響的廣大加工貿易企業,中國大陸也在繼續採取有力舉措,協助轉型升級,轉移至中西部地區、拓展內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