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再開放意味著什麼?

從持股比例放鬆,到業務範圍放開,保險業開放進程正在提速。這既折射了中國保險業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的事實,也釋放了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在改革開放中邁步成熟的信號。

 

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表示,未來人身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將放寬至51%,三年以後不再設限。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放開保險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的要求。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個重要節點推出包括保險業開放在內的一系列舉措,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打開國門搞建設的決心和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擔當。作為中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的對外開放也步入了新時代的新征程。

 

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保險業具備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基礎。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攀升至2017年的3.66萬億元,增幅超過7955倍,保費規模躍居全球第二;保險業總資産達16.9萬億元,保險業産品體系逐步完善,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服務實力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

 

中國經濟戰略升級需要強大、成熟的保險業保駕護航。這種屬性使得保險業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在服務企業“走出去”培育國際競爭力的過程中,在參與全球貿易以及資源配置的競合中,必須具備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和成熟的風險管理能力。而從國內看,在社會保障、重大災害賠付、金融業改革發展中,保險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第二、第三支柱,讓老百姓分好和吃好“蛋糕”,是保險業的重大使命。

 

目前,我國保險業發展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比如,到2017年年底,我國保險深度為4.42%,保險密度為2646元,與全球平均水準尚有較大差距。同時,産品供給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不匹配,保障型長期業務發展不足,部分保險機構資本不實,償付能力失真,資金運用還有不少違法違規問題等。這些“成長中的煩惱”有望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逐步解決。

 

推動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無疑將給保險市場帶來更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將為保險業的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活力,為我國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提供巨大動力。開放將讓保險市場進一步接收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産品,推動行業改革發展。同時,這有助於改變保險業增長方式,促使國內保險公司提高經營管理水準,確立新的業務增長點。

 

短期看,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不會對國內市場格局産生重大影響,但隨著持股比例的進一步放鬆,外資保險公司將更具活力。原來50:50的股權結構有望得到改變,但前提條件是中方股東願意出讓一部分股權。新設立的外資保險公司將具有更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在更加開放和平等的市場環境下,中外保險主體同臺競技,取長補短。在未來的競爭當中,外資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和中資公司的國際化進程成為競爭的重要看點。(冷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