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亮劍:以組合拳強力保護知識産權

2018年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習主席的該項指示就是中國政府今後一段時期內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的指導方針。為了確保“加強知識産權保護”落實到具體實踐中,習主席明確指出了中國政府已經採取的或者即將採取的若干重大舉措。

 

重組國家知識産權局。今年3月5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3月13日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重組國家知識産權局。該項決定對“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具有劃時代的戰略意義。重組國家知識産權局,不僅將原來分屬於三個行政部門主管的專利、商標和地理標誌行政事務歸於一統,改變了同類事務分別管理的現狀;而且使之與世界各國所設立的知識産權行政機構的主流模式相一致。這種機構設置必定有利於實現“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的最終目標。

 

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經過改革開放40年,我國知識産權保護從法律規範到體制機制等都具有了國際水準,但是,仍然存在著“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瓶頸。如果不能有效突破該項束縛,我國知識産權保護之效果就難以得到提升。習主席的講話切中實質要害,並且針對性地提出了通過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事實上,今年3月13日通過的《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有“組織市場統一監督執法”之職能。其中包括統一的知識産權執法。這樣的機構設置有利於知識産權市場綜合執法,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的知識産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就已經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産權的法律法規,並且一直得到比較好的施行。30多年來,在華外資企業對我國知識産權保護總體是滿意的。儘管如此,美國始終以雞蛋裏挑骨頭的眼光尋找我國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瑕疵,以至於今年以知識産權名義引發的貿易戰。習主席以寬闊胸懷和嚴謹務實精神再次強調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的知識産權,展示的中國是具有擔當責任的大國風采。同時也説明,中國政府願意與任何國家政府合作,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對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産權的保護。

 

總而言之,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知識産權保護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習主席則以更高標準為標杆,指示我國政府要進一步地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為我國今後的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在習主席指示精神指引下,我國的知識産權保護將會做得更好,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作者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