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推進落實“31條措施” 臺媒指“牛肉”上桌了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4-12 17:34:37 | 來源: 中新社 |
國務院臺辦11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大陸各地各部門推進落實“31條措施”的最新進展。台灣報紙12日有評論文章指,“牛肉”上桌了。
2月28日,大陸多個部門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條惠及臺胞措施”)。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提到,“31條措施”頒布後,各方關注焦點放在大陸各地政府將其具體化的配套作為,並同時觀察臺當局回應。
對福建廈門10日相應推出60條具體措施,社論説,這代表了“31條措施”是實在的“牛肉”,不是華麗的挂飾。廈門把這些開放措施更具體化,層面廣、優惠多,對臺企臺胞吸引力更大;未來大陸其他省市若一一跟進,會對當局造成更大壓力。
多家台灣媒體12日詳細介紹大陸多地多部門所落實的政策,《中國時報》《聯合報》專門製表,列出福建廈門、上海、江蘇昆山等地實施細則。中時電子報文章稱,政策落地、遍地開花;廈門延攬人才,“無所不包”。
《中央網路報》刊發的文章指出,廈門推出更細化、更直接的措施,連相關聯繫窗口都有了。這些舉措凸顯廈門作為兩岸交流窗口的重要角色。
該文作者認為,很長時間以來,台灣不少人認為大陸落後,不願前往。“31條措施”中有19條涉及便利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一旦這些舉措切實落地,將惠及更多人。大家親身體會、認知大陸,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旺報》社論指出,大陸長期以來都是對台灣經濟貢獻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17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787.2億美元,兩岸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陸推出“31條措施”後,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空間再度擴大,未來兩岸經貿關係只會更加緊密,依存度將愈來愈高。
《工商時報》近日社論提到,大陸“31條措施”以明確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為開篇第一條,換言之,臺企申請準入以及爭取享受稅收減免、資金支持等政策,都和陸企適用同樣規定。“中國製造2025”值得台灣工商界深入了解、掌握。(中新社台北4月12日電 )
相關新聞
- 2018-04-11國臺辦新聞發言人介紹“31條惠及臺胞措施”落實情況
- 2018-04-11蕭萬長:向習總書記提出期待31條儘快落地,為臺胞謀福祉
- 2018-04-10台灣業者:內需萎縮不利服務業發展 惠臺措施帶來新商機
- 2018-04-0931條給了台灣“悶世代”一個入口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